太平洋短信中心全新推出“汽车动态”短信订阅,第一时间看最热、最激、最精彩的资讯!还犹豫什么?快快加入订阅吧! 想买车的人多了,可供挑选的车也多起来了,信息对于购车者就显得重要了。笔者因为从事汽车行业的报道而屡被“顾问”,除了经常被问及的配置、性能、价格、维修是否方便等问题外,最后都会遗憾地加一句:要是能开着试试就好了。
道理也不难理解————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看的,对于买车需要的十几万、几十万积蓄来说,仅看上去很美是绝对不够的。
试车是常有的。厂家每推出一款新车型,都会搞大规模的试车活动,不过,参加的不是未来的客户而是媒体,意在广撒网多宣传。偶尔也会有销售商请目标消费者试车,不是名额太少,就是距离太短,有的只能绕店面一周。一些建在繁华路段的销售店更是珍惜地皮,要想把车开出去必须拆门卸窗。交易规模相当大的汽车市场,也几乎不提供类似服务。
试乘试驾作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推销活动,当然是有成本的。不仅如此,面对驾驶水平和经验良莠不齐的试驾者,企业和销售商也不无担心。但是,一个今年4月刚刚上市的中级轿车,就尝到了体验的甜头,据厂家的销售统计,该品牌50%以上的车主都是试驾过该车之后拍板购买的。所以,该厂家准备和销售商联手,将“体验风暴”扩大到全国范围。这种“先尝后买”算不得什么新鲜招数,估计已经流行了几百年了,摆小摊卖水果的都知道。具体到汽车销售来说,似乎还很有现实意义。
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不同,他们是在汽车轮子上长大的,已经被汽车文化熏陶了几代人,我国的家庭轿车还刚刚起步,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买车,这第一次的特征,就是既懵懂又慎重,既少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又肩负着全家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担。厂家的资料都难以摆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除了能看到基本配置以外,怎么看都更像一则“赞美诗”,充斥着“完美”、“超乎想象”等字眼,看着眼热,却笼统而暧昧。有的企业甚至将一些基本配置都忽略了,或者对于消费者特别关心的关键零部件来自何方避而不谈。看广告吧,大多数的电视广告还停留在对速度展示的迷恋上,或者是整体的形象展示,既缺乏个性又很没有实用信息。面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疑惑,不少购车者的高参要么是此品牌车的主人,要么是驾龄长、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消费者不得不在资讯和传媒遍地开花的同时,还只能更多地依赖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这个初级阶段恐怕还不是恣意收获的时候,要分享市场扩容带来的甜蜜,还必须认真培育和保护市场。毕竟,只有它的健康发展,才有益于全社会。(经济日报)
[1]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