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一些地方政府那只不仅看见,而且伸得过长的手很难看了。所以,有关城市的官员们在谈到本地的汽车市场时,大都愿意称它是对内开放的;在谈到出租车市场由本地产车独霸的现状时,无一不宣称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并没有政府的干预。
显然,要人们相信这种说法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官员在特别强调地产车维修、服务、零部件供应等决定性的优势时,恐怕忘了,相对上汽桑塔纳轿车,大多数本地产车不过是后来者,上述优势本来是在先前就占据在这块市场上但后来被排挤出局的外地产车那边。
我们的一些地方长官,甚至不愿拿出后来者居上这样一种更值得自豪的理由,似乎生怕这会为别的外地后来者居上留下借口。假如官员们谦虚地退一步,只强调各有各的优势,只有本地产车才最适合于本地的话,那几乎是在宣判本地汽车生产厂家的死刑,因为厂家若只能生产适应本地的车,而在其它市场上竞争力极小,那么,其生产规模将会受到严重限制,存活机率会在逐步开放的市场(2年内还要对外开放)中变得极小。而生产规模恰恰是中国汽车工业提速发展亟待解决的要害问题。
更重要的,“互设壁垒”最终引发内耗,导致两败俱伤。长此以往,各地纷纷效仿,全国汽车市场必然陷入无序竞争而难以阔步发展。而此时,逐渐冲破关税壁垒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将坐收渔翁之利。某种程度上讲,中国汽车市场环境的变化是“逼”出来的。
正是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湖北率先把市场的大门进一步放开,体现了自信,更体现了诚信,是真正规范的市场行为。因此,市场研究专家认为,奇瑞中标湖北政府采购,这在全国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将大大推动市场环境的良性发展,是一家企业用多少钱都无法买到的。
有专家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挑战在于政府职能的转换。就这个视角而言,湖北省已经在汽车市场领域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