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5年,汽车业的被保护期将结束,中国汽车业将面临严峻考验,到那时,我们要与“洋车”拼市场、争天下,拿什么去与国际市场接轨?怎样接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经过近年来的磨砺,在价格、技术、产品等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已呈现出积极接轨的态势。
价格:大幅下降走向接轨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一直是而且永远是市场最敏感的神经。加入世贸后,中国汽车业与国际接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价格的接轨。进入今年以来,汽车市场就掀起了降价风潮。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降价潮有几个特点:一是降价幅度较大,大部分车型都在万元以上。广州本田奥德赛,降了2-3万元,红旗明仕降价1.08万元;二是新产品提高性价比。以往一款新产品推出,价格走高,经过一段市场表现后,价格逐渐走低,但今年推出的几款新车在提高性价比的前提下,比老款价格还低,如广本新雅阁2.5升,配置提高30%,售价25.8万元,比老款便宜近4万元。上海通用别克君威G2.5,价格仅为24.38万元;三是主流企业产品加入降价之列。过去降价的多是非主流企业,一些老产品、库存产品纷纷降价,主流企业却稳坐钓鱼台,最多是进行一些阶段性促销。今年除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外,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主流企业也以不同形式加入到降价行列。
由此可以看出,这不仅是简单的降价行为,背后有着更深刻的含意。我们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随着保护期的行将结束,危机感越来越强,不能总是在封闭的“体内循环”中生存,要有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能力。借去年汽车市场火爆之势,各厂家纷纷扩大产能,提高规模效益,提高性价比,降低成本,这就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国产车的价格优势在今年第一季度已显现出来。由于国产车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以本田、君威为代表的调价对中高档轿车价格体系的重新定位,包括新车型特别是SKD(进口散件组装)车型的逐步亮相和价格浮出水面,国产车无论在价格上对进口车的挤压,还是车型上对进口车的替代,都将更为明显,这些变化将深刻地影响今年进口车的格局和走向。
很显然,国产车价格正在缩小与进口车价格的差距,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以往我们的优势是市场、本地化及服务,价格是弱项,而现在这个弱项正在逐渐变强,到2006年,我们的车价与国际市场接轨恐怕不再是梦想。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