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业界评论
四中角色解读旧车市场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bear

[02-12-12 10:06] 作者:杨岚蒋昕/北京青年报


  ■中介方:怕车降价

  中介公司是一类“虫儿”,他们的工作是“拼缝儿”。任何交易信息不流通的市场上都会有“虫儿”生存,“拼缝儿”是“虫儿”赚钱的途径。

  目前的交易模式是利于中介公司的。首先,守候在交易市场的中介公司会与卖方谈判,中介公司按照旧车的使用年限、行驶里程数、车况和事故历史等因素估算出车价,双方讨价还价后讲好底价,车寄存在交易市场接受买方的挑选;接着,中介公司与来看上这辆车的买方讨价还价,直至达成交易。在此过程中,买卖双方并不直接接触,更不了解中介公司在这一来一往之间到底赚了多少钱。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交易方式实质上是一种投机买卖。

  尽管经营旧车的利润高,但由于新车降价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中介公司的经营风险很大。为减少降价风险,中介公司只得压低收车价,而这样做又会使卖方不满而放弃或推迟卖车,最终使货源短缺现象更加严重。

  缺少独立的二手车评测机构也是容忍交易不透明的原因。旧车的检测和估价技术性强,现在基本上是中介公司说了算,买卖双方往往缺乏评估经验而受制于中介公司。当然,卖方向中介公司隐瞒行驶里程数或事故历史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中介公司看走眼收错车的亏也不是没吃过。

  如果有一个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来进行这项工作,就比较利于解决这个矛盾。国外的购车者有两种办法获知二手车的公平价格。第一是买车卖车的人可以先去找本年度的二手车购买指南,查看不同年份的各种车型大概值多少钱做到心里有数。比较认真的还可以去一些有名气的修车厂如Firestone、Sears和Goodyear等为二手车做专业诊断(Diag-nosis),费用不算贵,大约二三十美元。

  ■监管机构:需变方式

  买方、卖方、中介方陷入了信誉危机的死循环,而监管机构在里面没有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物资、社会治安、交通、环保等监管机构在行使管理职能的时候依旧保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总的问题是职责不清,管理不力。监管机构宁可二手车交易不活跃,也不要有违法乱纪的事(交易偷盗车、走私车、拼装车和报废车等)发生。各个“婆家”用“看贼”的方式管理二手车交易,贼不敢来了,好人也吓跑了。

  希望监管机构顺应二手车市场的发展规律,尽快制定和改进有关法规,加大供求信息的透明度和引进如汽车置换等新的交易方式,为买卖双方提供更大的便利。

[上一页] [1][2]

发给好友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中国汽车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谁来告诉我一个真实的车市?
·大众在中国开始偏向上海大众
·如何看待当前国内“汽车城热”
·中国将提前进入私人用车阶段
·中国将成世界汽车业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车厂2007起强制回收旧车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