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人们在购买这个“超大件”时,作出消费决策需要足够的参考信息。但目前关于汽车的信息尽管很多,却往往互相矛盾,数据失真对人们的消费、生活和工作甚至造成了很大影响。“告诉我一个真实的车市”,正成为很多人的强烈呼声。
商家披露,烟雾重重?
消费市场“羊群效应”十分明显。从房地产到街头小吃,均不例外。汽车是需要长达十余年售后服务的产品,而且越到使用后期越依赖售后服务,而售后服务质量又与其产销规模直接相关。各品牌车型的总销量、市场占有率对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记者登录汽车板块几家上市公司的网站,调阅其所发布的年报、季报,几乎没有各车型的生产销售数据。耳边倒也不时听到厂商零碎单独发布,比如“某汽车公司销售平稳增长”、“某汽车公司某月销售某某台”、“某汽车公司庆祝第某某万台汽车下线”、“某经销商表示,本月销售汽车若干台”,只是自说自话,是否负法律责任,不得而知。
记者在采访中也深深感觉到,很难找到值得信任的采访对象。因为汽车制造商、经销商的披露“烟雾重重”:买升不买跌是普遍心理。市场上降价谣言满天飞,而传媒上满眼可见经销商对记者说:“车卖得很火爆,价格又升了,没有降价空间了。”“由于进口车货源稳定,价格平稳,所以前来买车的人也多了。”“由于私人买车热情持续高涨,车价不会有很大的起伏”……
排行上榜,可足为凭?
世界各国都有公布汽车销量排行榜的惯例。但消费者稍稍研究一下国内传媒发布的排行榜,就会发现:某一车型在甲排行榜名列榜首,在乙排行榜上连前20名都进不去。如此失真的排行榜,何足为凭?
记者随手拿起一本汽车杂志,当月排行榜前三名,北京亚运村车市是夏利、捷达、长安奥拓;北方汽车市场是桑塔纳、松花江、捷达;广州汽车博览中心是别克、东南汽车、帕萨特。“北亚”榜首夏利在“广博”排26位,长安奥拓在“广博”前30名的名单以外不知多少位,“广博”榜首别克,在“北亚”和“北方”连前20名都没进。
“销量排行榜”参考性低,是由我国汽车销售方式和行业组织不健全决定的。目前国内汽车销售方式主要有四种:集贸市场式、百货商店式、品牌专卖店式、商业街式。集贸市场式的典型是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一个大广场,经销商各占一块,各卖各的,谁也管不着谁,市场提供一般性物业管理服务。百货商店式的典型代表是广东汽车市场,属于自营性质,全场有统一的购销经营管理。品牌专卖店的典型代表是广州本田,专卖店独往独来,跟汽车市场不沾边。广州人要买广州本田,不会到汽车市场去,而是直接上专卖店。因此,你在各类排行榜上都很难找到广州本田。商业街式是自发形成,毗邻商铺陆续转营汽车,渐渐成行成市,如广州环市东路,云集了大批高档进口车售卖店。
这四大类型汽车市场,各自为政。汽车销售协会、汽车商会之类的行业协会,是否参加,经营业户随意。各类统计数据是否上报给协会,也是经营业户随意。因此,目前公布的所谓“排行榜”,基本上是某一汽车市场提供的该市场本身的数据。由于不同的汽车市场有不同的经营思路、价格定位,有的偏重低档经济车,有的偏重中高档车,还有偶然因素引进了某一品牌,这些品牌自然在该市场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