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汽车维修企业来说,不论其规模有多大、设施有多先进、技术有多高,也不论其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采取何种的经营方针和策略,他们的经营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追求最大的经济利润。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道”不得法,不但不会取得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因此而走入困境,直至破产。
近几年,我受朋友委托,先后在几个修理企业处于困境之时去协助经营,虽说我没有什么“回天之术”,但几个企业经我一段时间的经营和指导后,一个个都能够“起死回生”。在协助这些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我虽然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采取过不同的措施,但有一条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讲究企业的诚信。
有一个修理厂,老板是个很能干的人,前几年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10亩的厂子,在当地的同行中,其规模可算是“首屈一指”。开业伊始,由于老板对维修企业的经营一窍不通,所以便和一家大型的国有维修企业进行联营,由对方提供人员、技术和管理。没想到,开业仅两月有余企业便陷入了困境,进厂维修的车辆越来越少。原来,他们沿袭国有企业老一套的管理方法,一天营业八小时,下班后即闭门谢客,把客户拒之了门外。表面上看,这是属于企业经营方针和策略的问题,其实是企业的诚信受到了客户的怀疑。因为他们开业之初所承诺的“用户至上”不能兑现,也就适应不了市场对企业提出的挑战,客户不可能置自己的利益于不顾而听之任之,最后只能是“另择他家”了。这样一来,老板坐不住了,200多万元的投资何时才能收回?一急之下,在与管理人员的交涉中便产生了冲突,双方只好不欢而散。
有了上一次的合作经验和教训,老板这一次聘请了一位精明的个体维修业主来担任企业的管理者兼业务指导,还适当调整了企业的经营策略,把八小时营业改为二十四小时服务。同时还开展了上门服务、异地抢修等活动,并提出了“小故障立等可除,一般故障不过昼”的承诺。一时间,流失的客户又渐渐回来了,企业的效益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老板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可是好景不长,三个月过后,老板发现自己服务的客户又有投向其它企业维修的现象。私下一了解,才知道客户们报怨维修费用过高。虽然企业的服务很好,但客户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于是老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调低了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对于老板的这种做法,生产员工倒是不言不语,但聘请的管理者却直言不讳,于是两人之间便产生了分歧。虽经老板的再三解释和挽留,聘请的管理者勉强留了下来,但心中的不满情绪却全部发泄到了工作当中。不出一个月,企业的经营状况便急转直下,所聘用的员工也纷纷离他而去,老板的心又一次受到了打击,企业处在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