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业界评论
中国车市究竟怎么了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bear

[02-7-29 18:05] 作者:悟透社/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何 毅:不能叫虚火吧?

  钟 师:倒是实火,但这把实火事出有因,像发高烧一样,烧完就得退烧,回到原来的市场体温了,实际发高烧的市场肯定是反常的。

  贾新光:现在有些人说,新的持币待购又开始形成了,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本来要买进口,但进口车的价格上去了,又要等。其次,在6月北京车展上看到那么多的新车,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对大家的吸引力很大,回过头来对那些老车就看得不顺眼了。这些产品价格定的不太高,配置比现在的车型高一档,甚至高很多,造型是流行的样式,不再是老三样那种“永远不变的脸”。

  钟 师:这次6月份的北京车展,实际上是一个超大型汽车展销会,中外厂家都很实际,不是纯玩概念,给你看虚的,甚至新品上市的时间表都告诉你。很多观众看到天津丰田T-1、海南马自达,包括中华这些车以后,心里就有谱了。这样势必会造成一个现象,潜在的消费者心思活了,他觉得将来自己可选的品种越来越多,车型越来越新,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反而会让他做出持币待购的抉择,但目前这种持币待购心态已经不同于“入世”前那阵子只是指望价格的大跌,这是对自己购车目标和方向锁定后坦然的持币待购,就等自己中意的车按期上市。还有更精于盘算的购车者,明明看中了已上市的车型,就等其他新竞争车型出来把看中的车型价格挤掉一块后再出手。

  购买力到底有多大

  如果光从国家正规的统计来看,根本就推断不出中国的购买力有多大,因为我们的税法不完整,体制方面还有很多的漏洞,大量的国有资本流入到民间或者灰色收入地带。

  应该说中国的汽车购买力可能就像火山一样,真的要全部释放出来的话,我们的道路以及各方面配套很难承受。

  何 毅:在上半年车市这么火的情况下,还有持币待购的现象存在,是不是反映出中国的汽车购买潜力非常大,还没有发挥出来?我认为,持币待购要有个前提,就是真正有币,购买力要有,从上半年的车市看,很多车型都脱销断档了,这意味着中国的汽车消费能力超出了一般的预料。国内汽车的需求量有多大,这个好像都在分析,但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是很难客观分析和把握中国车市的动向的。

  贾新光:我觉得对国内汽车购买力不能从表面来分析,因为现在统计的收入只是工资性收入这一块,但对于工资外收入,特别是灰色收入这部分很难统计。最近作的一个市场调查表明,专业技术人员收入水平之高超乎想像,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很多,最近有媒体说北京的中学教师开始买第二套住宅,因此汽车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下岗职工肯定是收入不高的,社科院的报告把中国社会分成10个阶层,那么现在收入增长最快的是两个阶层,一个是专业技术人员,另一个是私营业主,他们现在也是购车的主力。还有一个因素是,现在股民人数太大,好像除了小孩、傻子都在炒股,有的人虽然不上班,一年的收入与中等收入的上班族差不多,甚至还好一点。所以,对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要有充分的估计。此外,如果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汽车购买就会突破收入水平的限制。

  钟 师:如果光从官方的统计来看,根本就推断不出中国的购买力有多大,因为我们的金融、税务等体系不成熟,体制方面还有很多的漏洞,大量的国有资本流失到国外、民间或者灰色地带,而且这块财富首先会投入到大宗消费领域比较多,因为有些钱来得太容易,很少会做实业投资或金融组合投资,大部分都用于购房、购车和子女教育投资。在国外一般来说如果有很多富裕的钱,它的投资渠道比较多,不会全都用在消费上,在中国投资渠道往往受到各种限制,而且及时行乐的观念在某些阶层中越来越盛行,所以中国实际汽车购买力往往会出乎外国经济学家的想像,不能光从GDP推算出来。应该说中国的汽车购买力可能就像火山一样,真的要全部释放出来的话,我们的道路以及各方面配套很难承受。比如说,上海很多人非常富有,既使牌照白送,也不一定愿买车,他觉得用车反而添麻烦,城市规划设计不是按照汽车消费模式建成的,相反,立体化的公共交通倒很方便。不是有钱人都喜欢赶紧买车给别人看的。

[上一页] [1][2][3][4][5][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