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汽在家轿市场几乎无所作为。作为三大之首,一汽自然不会将这块蛋糕拱手相送,迟早会进入,所选择的只是一个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这种背景下,天汽很容易进入一汽的视野。众所周知,夏利轿车积十数年之功,在轿车领域一度占据榜眼之尊,市场份额仅次于上海大众的桑塔纳,天汽集团也成为紧随三大集团之后的第四大汽车厂商。只是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和丰田的合作也迟迟未获突破,天汽才在近几年衰落。但无论如何,天汽在经济型轿车市场的良好基础显然让一汽心动。
何况,让一汽心动的还有天汽背后的合作方丰田。
上汽现在有大众、通用两个合作伙伴,东风背后也有日产、标致、雪铁龙。相形之下,三大集团中,只有一汽“守”着德国大众一家合作———虽然德国大众本身是中国市场“一女嫁二夫”的始作俑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三大集团演绎最后的“一女嫁二夫”了。
控股天汽,一汽自然多了丰田这个日本最大汽车厂商的重要伙伴,技术、资金、管理今后都将从后者那里如愿得到。
而天汽方面也因为经营不善,管理僵化,受制于政策和技术也不能上马中档轿车,种种原因导致业绩连年下滑,形势一年不如一年。虽然年初夏利价格以20%的降幅大跳水,一季度卖出了2.6万辆的最好成绩,但收入却比去年同期减少近5%;利润4700万,还不到去年一季度(1.1亿)的一半;净利润更是糟糕,亏损3100万,而去年同期盈利3000万,情况完全相反。总而言之,除了回笼资金外,夏利降价怎么看都像是赔本赚吆喝。降价牌打完了,天汽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明显的优势了。更何况,目前国家从扶持过去的“三大三小”转而只扶持“三大”,W TO之门也已洞开,外资正虎视眈眈。今后天汽要生存要发展,依靠自身力量已然不够,“投靠”大东家成为明智的选择。
而从丰田方面来说,由于受制于政策限制,在中国一直只能生产1.6升排量以下的小型车,严重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天汽老国企的毛病和江河日下的形势也使丰田一直比较头疼。寻找比天汽更有实力、更有政策优势的合作方成为丰田中国战略的必然之选。环顾左右,惟有一汽是较为理想的,何况一汽和天汽还有互补优势。在此次重组签字仪式上,日本丰田公司董事丰田章男、丰田驻华首席代表服部悦雄率领十数名代表出席也说明了丰田方对此次重组的重视和满意。
同为老国企和地方的纳税大户,天汽一汽重组也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重组签字仪式上,吉林、天津各有一位副省长和市长前来压阵。
无疑,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当然,重组以后的问题也不少,究竟结果如何,目前断定还为时过早。
为什么是一汽轿车股份
此次重组采用的是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这表明,一汽只对天汽的优质资产感兴趣,已经深受“厂办社会”之苦的一汽不愿再背天汽的其他包袱。对天汽来说,重组虽然表明已经站在一汽的屋檐下,但诸如裁人、安置下岗和退休职工、剥离不良资产等一系列头疼的问题恐怕还得张世堂亲自操刀,一汽不会将这些包揽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一汽集团控股天汽的是一汽轿车股份,而不是一汽集团或一汽—大众。
从一汽方面来说,容易让人理解的理由一是两家都是上市公司,两只股票因为各自业绩连年下滑而持续低迷,这种重大利好消息自然会刺激股价攀升;一汽轿车股份旗下只有红旗单兵作战,而红旗业绩连年下滑,市场开拓一直不理想,2001年通过降价和投放新产品红旗“18”和明仕,虽然收入小有起色,但净利润仍旧不升反降。股价要攀升,显然有必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为了日后平衡两个合作伙伴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的需要:一汽—大众是一汽和大众的合作结晶,将天汽纳入一汽—大众显然不妥。
而中国汽车工业研究所贾新光研究员认为,从丰田方面来说,不排除有和美国福特的同样考虑:如果日后天汽股份在B股上市,条件成熟的时候丰田有实现控股的希望。现在的江铃股份(000550、200550)在A、B股都上市,而合作方福特握有江铃相当部分B股股权,江铃(200550)也因之成为一只颇受追捧的“准外资”概念的股票。
他认为,外国厂商的这种做法值得关注。
[上一页] [1][2]


相关文章:
·一汽老总竺延风:企业战略调整实施越早越好
·论一汽与天汽的合并传闻
·兄弟联手亮相 两个大众可能会走联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