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非典”在短线刺激轿车消费的同时,却令它的同业兄弟客车饱受拖累之苦。
为减轻“伤害”,一些客车制造商正在采取诸如增加空气除菌清新器、消毒器等策略。在行业标准未必对此硬性调整之前,他们自己先行动起来了。
产业链
虽然梅雨季节尚未到来,但江南已开始连续出现阴雨天气。5月12日上午8时左右,正值上班高峰期,上海忽然下起了大雨,并伴有六级东南风。公交车内一如往常拥挤,但人们明白“非典”时期空气流通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下雨,车窗仍然大开着。
“上海公交车顶部的新风装置能够起到30%的通风作用,即便如此,车窗还是要适当打开,以保证车厢内空气的清洁。”上海市公交客运管理处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在广州和深圳,连续几个月闷热的天气已经开始。但目前这两个城市运行的空调车大多数都采用密闭型车窗,通风状况不佳,虽然都定时消毒,但“非典”时期,这种单一的消毒模式对于空气中病菌的抑制毕竟有限。
而在北京,密闭的空调公交车在“非典”初期便已进行了开窗式改造,乘坐公交车开窗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乘客的共识。
业内资深人士钟师认为,“非典”对客车制造商是考验,亦是难得的商机。这是一个关系紧密的产业链,只有照顾到终端消费每一个普通乘客的利益,才能提高公交车、长途车的客运量;也只有在公交和长途客运公司运营状况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才能够拉动客车销售市场。
正是在此种氛围下,广州骏威和扬州江淮宏运等开始了增加通风和消毒设施的新尝试。但大部分厂家却反应较迟缓。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