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那天你为什么不给我看相?今天为什么又拉着我看?”
她笑了:“看相,看相,就要看人是什么模样什么打扮。”
记者说:“我今天穿的衣服跟那天不是一样吗?”
她说:“这就是我们的诀窍啰,主要是要注意观察,来这里的人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可能买车的,还有一些人只是来看看。买得起车的人,就不在乎这么十几块钱,我们就是讨个吉利而已。我看你来了好几次,还看到卖车的人和你在一起,所以你肯定是来买车的。”
验车员
验车员小于陪记者验车上牌花了两天时间,因为和记者正好同岁,所以我们很快就混熟了。
小于是河北人,刚结婚不久,来北京也已经4年了,在验车组算是骨干分子了,说是骨干分子不是有什么职位,而是干活最多,但工资没有什么特殊的,每个月只有800元,加上加班费刚刚1000元,可生活开支不小,租房200元,吃饭只有中午一顿是工作餐,其他都得自己做,每个月还有其他的开销,比如和朋友一起下一两次馆子什么的,至少得200元,还有手机费最起码也要100元,这样每个月只能剩下500元了。
车在四环路上跑的时候,小于接了个电话,之后,小于告诉记者,他前不久陪一位56岁的老太太验车,老太太的儿子有钱给她买了辆车,可老太太去年年底才拿的本,胆又小,还心疼车,生怕刮坏了,儿子总在外头出差,车子有什么问题就找我,这不,现在车又挪不进车库,让我下班后上她家帮她把车倒进车库。
记者问,那多麻烦呀,她总得意思意思吧?他笑了说,那当然。但他不肯透露报酬的具体数目。
他说,他一直骑摩托车,他的愿望是有一天他也能买得起汽车。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