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剩今年显现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越来越低。发达国家在本国的汽车利润一般在5%左右,生产一台车只赚几百美元。
中国汽车行业之所以长时间维持高利润、国产汽车之所以长时间维持高价,就是因为这个行业需求旺盛,或者说供给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还很不充分。
但是,这种情况似乎正在悄悄改变。据分析,在中国的中外车厂总生产能力,将由2002年的151.4万辆,上升至今年的284.5万辆。2004年和2005年的产能更会达415万辆和526.7万辆,增幅分别达81%、60%和35%。相反,需求的增长却会由2003年的70%,下降至2004年和2005年的30%至40%左右。因此,今年开始生产过剩就会出现。
而生产过剩又会令生产线的开工率下降。据估计,开工率由去年的93%降至今年的88%,到了2005年更会跌至74%。由于要维持销量,汽车价格大战会愈演愈烈,并且由过去的集中于经济型轿车,扩展至高档车型。
卖汽车还是卖服务
与中国国内汽车企业的高额利润相对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00年汽车总产量为823.5万辆,是国内三大汽车集团总产量的3.44倍,但仅实现利润44.52亿美元,只比中国三大汽车公司高出91%,销售利润率只有2.4%。
国内汽车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卖车。而且在关税和进口配额的保护下,国内汽车企业实际上可以获得部分超额利润。而国外汽车企业由于激烈竞争之后,汽车生产已经不可能取得高额利润,单纯卖汽车赚不了多少钱,利润的大头是零配件和汽车金融服务。
以普通桑塔纳为例,在国外零售价一般为8000美元左右,在中国的零售价为11万元人民币,比国外零售价高出65%。国内外汽车企业的差别在于,国内企业卖的是“车”,而国外卖的是“服务”。
因此,国内汽车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把汽车的价格降下来,而在汽车服务方面获得利润。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将买到更便宜的新车,并获得更优秀的服务。(北京晨报)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