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看到韩方的心思,一方面认可独资比合资快,另一方面确实也考虑到了北京零部件的弱势现状。董建平说:“如果没有上海大众等一批合资先驱者,零部件国产化没得谈。现在来看,北京现代的速度跟国内合资厂整体规模的扩大,和其他外资的到来肯定是分不开的,否则零部件厂根本不愿跟进。”
零部件这块的利益很快就会扩大,随着伊兰特等后续车型的出现,董建平透露北京现代的国产化率到9月份已经是68%了,到明年1月份将达到70%以上,参与设计配套的厂将达到57家。整个投资将近有20亿人民币,零部件厂为了解决配套,自己也已经投资了20亿人民币。看来,这块肥肉理由当然的是跟随韩国现代多年的配套体系吃得最多。当然,北京现代产量一大,未来中国的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江浙一带的强势配套商就会向韩方形成有力的挑战。现在强调独资,中方得到的是速度和未来,韩方得到的是利润和现实,而拉动就业方面,双方都有利益。(中国经营报)
[上一页] [1][2][3]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