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走访了几家上海较为知名的汽车销售企业,都谈到了汽车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殊不知沪上车展无数,大小不一,都由汽车销售公司牵头,媒体搭台。给消费者一种买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的感觉,“以前车展是许看不许碰,现在呢.......”业内资深人士抱怨道。“真正买车的又有多少,连谁是准客户也看不准了,公司发出的宣传资料倒是挺多,可是最后完成交易的少之又少。”
微利时代是一个产业乃至社会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今的家电行业有,电脑销售行业有,这些都是在消费者和销售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和成长下才产生的时代。现在懂行的人越来越多,什么功能实用什么功能只是摆设大家都有数了,而销售的企业和生产的企业在大浪淘沙下存活下来的也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和一套思路。所以大家都能够冷静的看待整个市场。这才走入了更高层次的市场模式,应该是更成熟的阶段表现。
再来看看现在的车市,销售量是在上升有目共睹,买车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到底有没有进入微利时代,我看就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了。原因有很多,一来数字代表的是买车或者说车市的前景是被看好,而道路条件又限制着车辆的发展,只有到了路畅通了,用车是一种便利和享受了才能谈及车辆发展的真正条件成熟。毕竟汽车行业涉及的相关行业很多,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要求很高,所以这种条件的成熟是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不得而知。对于老百姓来说,持币观望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曾经听过一句:“只要有了政策,才有“钱”途。”这是越想越有道理的一句话。所以国家的大力支持是车市发展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唯有市场的运作才是真正的检验标准。上海现有1600多家汽车销售企业,群雄逐鹿是必然的。有很多企业为了打响自己的品牌,不惜用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操作,以达到竞争的目的,并且使得较小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这种恶意竞争迟早会结束,关键看消费者是否有耐心和慧眼。最后的情况是留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却是最会做生意的。您希望是这样吗?
所以,个人以为在买卖的过程中应该看的不止是价格,应该看的是其他的对客户的关心程度,如果这点做不到的话,只能周而复始陷入一个怪圈。似乎好多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告诫我们不要让汽车的明天变成又一个我们不想看到的明天。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