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案头摆着美国加州一位本特利(宾利)老爷车收藏者送给我的汽车号牌,红黑黄绿的缤纷色彩、充满怀旧情怀的本特利赛车图案,尤其是号牌上镌刻着一句车主的“名言”——TO FINISH IS TO WIN(完成就是赢了),令人对这位老爷车赛车发烧友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肃然起敬;浓郁的美国个性化汽车文化特色跃然纸上、至今历历在目……
北京、天津、杭州、深圳等地率先推出新车上牌可在一组字母、一组数字的号牌组合中彰显个性,一时间令汽车潜在消费者群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俨然给淡季不淡的车市又平添了靓点,据说还在某种程度上拉动了汽车消费需求,京城交管部门声称2002式汽车号牌可组合出3500万个号牌,甭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看样子今年N年内可满足全国人民对汽车号牌的个性化多元选择(※截止今年第二季度全国机动车总数在1800多万辆——作者按)
眼下汽车号牌个性化选择上出现了诸多误区、并由此引发了法律界的一场争论:由于汽车消费目标客户群文化(涵养)的差异化,甚至是世俗化的浅薄使号牌个性化有些变“哈拉”了(※北京话,指变味儿了——编者按):像FBI、USA911、SEX……以及158、988、688……这与其说是都市汽车文化的个性,倒不如说是汽车文化的无序性,是缺乏正确舆论导向的个性“解放”。据说有法律专家、外贸、工商、商标知识产权等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士纷纷“抢注”WTO、BTV、CCTV、IBM等“域名”,发表与交管部门初衷不甚相同的见解,这说明在加入WTO、与国际化并轨的过程中各政府职能部门在职能转化上亦存在误区;从汽车用户个人角度讲这是文化审美情趣的误区。我们应当告诉目标客户:个性化汽车号牌已不再是特权阶层炫耀的社会稀缺资源,汽车号牌是个人、乃至家庭生活的社会化品牌,不仅仅是对车主和爱车的识别物、而更应是给予个性、逾越号牌本身的文化意蕴,汽车个性化号牌就像是个人、家庭的流动“名片”,日常生活中谁若递上FBI、SEX等“名片”,我想稍有文化品位的人都会产生“厌俗”的心理反应,更何况不应当将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善良民众中对911的阴影,作为招摇过市的“幌子”。
中国的北京、深圳等地率先进入汽车化社会的国际及格线,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方兴未艾,引领全国汽车文化时尚,个性化车牌伴随与国际间的接轨,很可能在N年内形成收藏92式汽车号牌、2002式号牌的收藏热,这将与欧美日的旧车号牌的收藏热一样,恐怕很快会形成跨地域的国际汽车文化交流。我们有责任告诉个性化汽车品牌的热衷者,这种“舶来品”应当是由选择的“拿来主义”,而不是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京津深杭等地的个性化汽车品牌推广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应当引起交管部门的重视,学习国外经验,不要只学皮毛,目前引发的其它职能部门的“反弹”说明相关误区不仅仅表现在消费者个人的文化品位上,更深层地体现在体制和机制上,在汽车个性化号牌“抓”与“放”的辩证关系中,既要打破易滋生腐败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也不能矫枉过正,放任自流,这也是在京津深杭先期进行试点的真正目的所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