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处理个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关系,如何协调私车的便捷与交通体系的整体效率,是各个国家都在探索的课题。理论上来说,公交车对于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是有最大帮助的,这很容易理解:一辆私车长4米、宽1.5米,重两吨,而这只是为了运送一个或两个人,每个人占用4平方米;出租车也是一样,甚至其对道路的占有率是私车的2-3倍;公交车和地铁就好多了,一辆公车7米长,3米宽,可以运送30-40个人,每个人占用地方不到半平方,地铁更有快速、便捷的优点,与公车一起将成为将来中国城市交通的主体。可能在不少中国人的脑海中,川流不息轿车流的壮观,车灯、霓虹灯辉映的繁华,这样的景象才是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志。实际上,除了洛杉矶等城市外,真正以小轿车构成交通系统的城市并不多见,现代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已经是多种模式纷呈的局面。 所以,广州城市交通应该仿照香港模式,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战略,严格限制私车数量,控制的士数量,提高公车和地铁服务质量,保证交通舒畅。
广州政府已经意思到城市交通在整个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对改变居民生活和城市面貌有积极的作用,所以不仅在政策上支持,在资金和管理上投入了很大力度,而这到现在取得了很好效果。
从1998年秋天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城市建设改造目标至今,广州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高强度投入。1998年投入140.18亿元,1999年投入175.3亿元,加上2000投入的140.23亿元,广州市近3年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455.71亿元。这些投入重点是构建完善的由高速路、快速路和交通主干道组成的城市道路网络。
广州丫髻沙大桥、沙河立交群、广园东路一期工程、环城高速公路几项工程完成,标志着广州城市交通主骨架初步建成。今后两三年内广州交通将形成以内环快速路、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与北二环为基础,与25条高速路及45条区域性主干道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将把发展地铁、轻轨等的轨道网络建设作为重点,从而在交通建设上率先拉开城市建设的布局。
[上一页] [1][2]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