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评论 / 媒体聚焦
降价潮此起彼伏 中国车价将提前与国际接轨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keen

[03-8-18 10:25] 作者:张伯顺 吴乐懿


  汽车价格接轨国际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为业内外人士所关注。普遍的预计是,要等到2006年关税降到位,接轨的日子才可能来临。然而,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之快出乎意料,受车市大势的推动,国内各汽车制造商开始充分考虑汽车的价格因素,新车定价逐渐向低标准看齐,老产品的“价格减肥”也纷纷加快了步伐。让国人望眼欲穿的车价接轨国际,来得比人们想象的更早些。

  “价格接轨”一朝成真

  7月上市的高尔夫的一大卖点,便是它的“国际统一售价”。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1.6L手动挡标准型高尔夫的国内售价是14.98万元,在德国的价格是16075欧元,如按1欧元兑换9.44元人民币计算,相当于人民币15.17万元;2.0L手动挡标准型国内售价15.95万元,其德国售价为17175欧元,折合人民币16.21万元,国内售价还略低于该车的国际价格。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国内车价如此迅速接轨国际?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首先是私人购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越来越重,在私人用户面前,汽车价格变得特别敏感。今天的私人购车者对汽车价格更为“挑剔”,不仅仅要比同一品牌不同配置车型的价格,还会比同档次品牌的车型,甚至拿国内售价同国际市场比较。消费者的需求是汽车接轨国际的首要因素。

  其次,由于市场火爆,各制造商今年普遍提升了预期销售目标,导致若干产品积压、市场供大于求,降价促销便成了唯一出路。而此时诞生的新车型就只能随行就市,走上低价路线。

  第三,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成本较低,厂家的确还保留有大量利润空间。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高达28.45%,而国际同业的平均利润率才5%左右,价格接轨的空间和余地还很大。以上三方面原因一齐施压,才使得车价接轨国际的开端提前来临。

  “洛阳纸贵”事出有因

  当然,某款车、某个品牌的售价同国际水平接了轨,并不代表中国汽车价格整体已经接轨国际。应当看到,国内车市中大部分车型,特别是高档车型的售价还很贵,还有很大的调价空间。例如,同样是在美国圣何塞市的报纸上,配备天窗、真皮和铝合金轮毂的2001款帕萨特V6标价22990美元,只相当于人民币188518元,尚比国内市场售价便宜不少。另外,广州本田2003款雅阁2.4轿车在国内市场上卖到了人民币25.98万元,还一度“洛阳纸贵”,而在国际市场,同一款车的最低配置价格才158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3.1万元。

  这些车型的售价如此之高,其中缘由自然不少。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一位高层人士透露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外汽车公司对合资车型关键零部件的垄断:许多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导致合资车型国内价格居高不下。

  另外,国家征税方式不同也会导致车价差异。在我国,汽车售价是含税价的,除去17%的增值税外,还包含3%到8%的消费税、约合出厂价5%的进口配件关税,这些税费已经打进车价内由厂家代交了,消费者在买车时,只需缴纳约相当于车价10%的车辆购置附加税即可。总体算下来,国家加在汽车完税价格上的税率会略高于30%。(新华报业网)


[1]

发给好友 专家问答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汽车搜索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