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评论 / 媒体聚焦
共振效应坚固的支撑点 赛弗并非摸到头彩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cat

[03-6-5 10:32] 作者:陈学柳


  据《中国汽车报》报道:赛弗问世不到一年就销售了2.3万辆车,这在我国SUV市场上还不多见,在许多媒体上,赛弗品牌已开始与众多洋品牌平起平坐。论它的生产厂家——保定长城汽车公司,没有任何的外国汽车集团背景;论产品,一溜的国产货,但赛弗却能在当今崇拜洋品牌的汽车市场上独树一帜,这更是难能可贵的。那么,赛弗品牌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并非摸到的头彩

  赛弗的崛起,让业内不少人感到意外。确实,谁会想到,一个在行业中不知名的非主流企业,会在汽车市场上——而且是在一直被国内主流汽车企业所垄断的乘用车市场上弄出这样大的动静来。于是,赛弗撞上了汽车市场的好运气似乎就成了一种合理的解释。那么,赛弗是不是像一些人说的是无意中在SUV市场上摸了个头彩呢?不是的。

  应该说,赛弗在我国经济型SUV市场上确实是得了个头彩。但这却不是在误打误撞中得到的,而是提前判断、精心准备、抓住时机,从而一鸣惊人。实际上,赛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准备的时间长达两年。据了解,早在2000年,长城汽车公司即开始酝酿推出赛弗,以开拓经济型SUV市场。这反映出了长城公司超前的市场意识。2000年,我国经济型SUV市场正处在最低迷的时期,年销售量已降至1万辆左右,当时我国的主流汽车企业均没有看好这个市场,仅有的几家SUV生产企业也已把注意力转到了中高档SUV市场上。在这个情况下,把企业发展的宝押在自己从没有涉足,并且谁都不看好的经济型SUV上,确实是需要有一定的勇气的。充分的准备、精心的设计也反映在了产品上,赛弗与其他经济型SUV相比,从外形、性能和配置上都别具一格、匠心独具。因此,赛弗品牌的树立绝不是碰运气的结果。这也充分说明,市场只青睐那些有心人。许多人只看到了赛弗在市场上的崛起,而不了解为了这个崛起,长城汽车公司付出了两年的艰辛。与那些有现成国外产品可以引进的许多主流汽车企业相比,这一准备的艰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凭借赛弗,长城汽车公司成功地实现了产品的换代升级。据长城汽车公司有关人士介绍,目前,赛弗的销售量已达到该公司汽车产品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强烈的共振效应

  经济学认为,消费者消费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的功能。因此,一个好的产品品牌必然能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功能。具体说,它不仅要有与目标市场相配的产品质量、性能和配置,而且能满足目标用户的心理消费期望。这些功能,在赛弗身上都有着很好的反映。看一个产品是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用户是最有发言权的。

  一位在北京外资企业工作的崔先生转了4个市场,比较了20多个品牌,最后买了赛弗,他说:“与同等车型相比,赛弗就是很特别。它的外观有气势,高大威猛,前桥是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后桥是四连杆螺旋弹簧,轴距、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爬坡度明显大于同类车,舒适性、牢固性、通过性有着明显的优势。”

[1][2] [下一页]

发给好友 专家问答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药检局、质检局等部门选购长城赛弗300辆
·“英雄本无相”——SUV在中国要走自己的路
·豪华型售价9万元 长城新赛弗抢滩SUV市场
·尾巴大出“风头” 长城赛弗颇有个性
·38名北京用户再次来长城汽车“探亲”
·外观焕然一新 长城“新赛弗”投放北京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