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短信中心全新推出“汽车动态”短信订阅,第一时间看最热、最激、最精彩的资讯!还犹豫什么?快快加入订阅吧! 在上周,当在CNN、新华社等大新闻机构的网站上,出现甲壳虫停产的消息时,我们不禁会想,一个小小的汽车产品何以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凭什么会被称为“神话”?!
翻开甲壳虫的历史,不难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作为一个产品,它实现了2200万辆的销量,是世界上最高产的车型之一;而作为一个社会经济产物,它成为了德国战后“从废墟到经济奇迹的发动机”,是开启德国、墨西哥等数十个国家私人购车浪潮的金钥匙……
甲壳虫七十载成功的秘诀,其实可以浓缩成三个字———“全民车”,其低廉的价格决定了它的平民特性,也实现了希特勒当初命令天才设计师波尔舍打造甲壳虫时的初衷: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
在百余年的汽车史上,能够像甲壳虫一样被称为“全民车”的,只有亨利福特的T型车和早期的高尔夫等寥寥几款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经济、结实、耐用。这种平民性掩盖了其外形、性能等诸多不足。
受甲壳虫、T型车成功的鼓舞,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也开始规划各自的“全民车”,但受社会发展、消费层次提高等影响,没有出现第二个甲壳虫,不过,也留下丰田花冠等一大批新时代的“平民车”。
当时间进入21世纪,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也开始走到汽车时代的门口时,我们也面临着半个世纪前欧美人的选择:什么才是自己的平民车。
目前,中国轿车中,单一品牌销量较高的是桑塔纳和捷达,但这些十多万元的车型显然不是中国人的平民车。即便是一些中等家庭可以用多年积蓄拥有它们,但是可能也会因此而失去旅游、改善住房等经济能力。
在2001年的汽车“十五”规划中,曾提出过“1.3升以下,8万元以内”是中国的家庭车,但两年过去,我们看到的是,因收入差距大,消费者普遍追求高性能,生产厂家便转而把精力放在了更赚钱的中高档轿车上。
或许在现在的时代,讨论要不要一个便宜的“全民车”已显得“不太现实”,但作为消费者,想要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则是个永恒的追求!
当然,我们在寻找“全民车”的同时,更怀念“1908年时的福特”、“1935年时的大众”那些想造大众化汽车的工厂。(北京青年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