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评论
中国汽车业的悲哀 从领跑者到驱动者的思考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mhj

[03-4-17 9:42] 作者:童娜


  从领跑者到驱动者

  中国汽车业走入突如其来的春天,抢先起跑的,享受了太多的恩泽。所以今时今日,当自主开发被旧话重提,领跑者的姿态,远不及一个驱动者更值得尊重。
  据统计,世界500强投入科研的经费占到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10%,而我国仅占到了1%。就是这个1%里,汽车行业又有多少家能够做到?放眼望去,国内轿车业垄断着大部分利润的企业,基本处于组装阶段,没有技术层面的充分竞争,只是单纯在价格上搏杀,精力几乎全花在卖车上,消化吸收是一纸空文。而通用、福特等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就高达50亿至60亿美元,中国汽车企业研发费用不足销售额的2%。正是这个差距,让中国汽车深陷于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开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与生产、财务、销售等许多方面密不可分。企业是开发的主体,要计算投入产出间的比例,要实现从钱到技术再到钱的良性循环。规模投入,曾是检验一个企业自主开发诚意的至高门槛。现今,这个阻力正在慢慢被分解:首先,自主开发已不再是一个从零起步的过程。有限的自有资源之外,还有全球的资源可以整合。泛亚汽车设计中心的设计总监石志杰认为,自主开发不等同于自我开发,对全球可用资源的整合利用,这个能力更为重要。其次,以国际市场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将会使跨国公司部分研发能力向中国的转移成为合理选择。

  在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高成长性的态势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研发人才的成长和成熟,国内的汽车研发力量将可能更多地介入全球汽车研发分工体系,并成为其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国际上的大跨国公司已经实现了依托互联网,使分布于全球不同地点的研发人员24小时不间断开发。泛亚设计团队就表示,十分向往这样的全球作业的模式。虽然现在,泛亚作为通用在亚太地区的重点研发部门,只能进入通用整个研发体系的程序,还不能介入,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借助某种方式加入类似的研发体系,中国的自主开发会有一个新的起点。

  以上只是初步跨越了一个“能不能”的门槛。态度决定一切的前提还悬而未决。正在享受暴利快感的中国汽车企业,有几个领跑者能抽身而退,去驱动另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PCauto编辑小语:“‘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中国汽车业,必须认清方向,去‘驱动一个不可知的未来’。”

注: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上一页] [1][2]

发给好友 专家问答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