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业界评论
 
本田在保税区造车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bear

[02-8-16 13:47] 作者:李利/经济参考报


  让外商设立研发中心要靠市场竞争而不是靠政策

  记者:放开股比是否会对我国民族汽车工业产生强烈冲击?我们会不会在研发上受到影响,成为跨国集团加工环节上的一个链条?

  冯飞:政府方面也担心,合资中如果外方占据主导地位,就影响到外资向中国转让技术,会制约企业的研发,致使企业成为国外跨国公司链条上的一个加工环节。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事实上,从1994年颁布汽车产业政策开始,我国汽车企业与外资汽车集团的合作上就一直坚持外资股比不能超过50%,但是坚持下来也并没有出现外资向我国转让技术的情况。一个车型在中国卖了十几年还是长盛不衰,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可是今年上半年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各种新车层出不穷,汽车产品的创新能力非常活跃,这是什么原因?是政策导致的吗?显然不是。这是市场的力量在起推动作用。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恰恰向我们证明,影响企业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政策是控制不了市场的,何况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个政策也很难再执行下去了。因此,有人担心2005年关税下调到位、配额取消后,本田出口基地的产品就会“出口转内销”,这样一来中国汽车工业拟订的用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就会受到影响。

  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不用太担心。只要政府把市场和竞争环境培育好,为外资向中国进行技术转移创造条件,跨国汽车公司是极有可能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的。比如,政府对研发中心实行一定优惠鼓励政策,对研发中心进行不限所有制的投资,对研发仪器实行加速折旧政策等,都是鼓励外资在中国进行产品研发的有效措施,会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比如大众就在巴西建立了研发中心,通用也在加拿大建立了研发中心等等。

  另外,谈到民族汽车工业,我认为这里面也有一些误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都把民族企业与资本属性划上了等号,而与企业的所在地是脱钩的。到底什么是控制企业的力量?在当今世界环境下,资本属性已经不是第一要素了——虽然在法律上确实存在这个关系。就拿国内企业目前坚持外资股比不超过50%的状态来说,实际上在技术、产品上还是外资说了算,中方还是没有什么主导权。

  因此我们的眼光应该放远一点,关于“民族汽车工业”,南美一个国家的《汽车法》里有一个定义,其第一个特点是在本国注册经营的企业,第二个特点是企业的增加值在国内实现。国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上一页] [1][2][3][4]

 



相关文章:

·高科技:新款本田雅各汽车会说话!
·今秋上市的本田雅阁将配备“窗帘气囊”
·2003本田雅阁小幅度提价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