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业界评论
 
本田在保税区造车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bear

[02-8-16 13:47] 作者:李利/经济参考报


  一方面,这些企业对内地的零部件企业具有“溢出”效应,他们的生产方式、产品、经营管理都对国内企业具有示范作用。当然,同样的影响在整车厂上也将有所反映。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所需的相当一批材料以及二级采购也会在国内进行,同样可以带动国内零部件的发展。另外,劳动力要素的流动也会为我国零部件的发展起到相关带动作用。目前,一些曾在保税区工厂工作的人员,在学到技术后,自己出来创办企业的情况在珠江三角洲很普遍。但是必须承认,目前我国零部件生产的水平确实还不能满足其生产的全部需要,因此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还需要进口。

  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由于股比和国产化率的要求,原来在国内建立的企业与新建的企业可能会在布点等方面有些矛盾。但长期来看,这两种企业最终会走上重组的道路。另一方面,对于国内某些具有出口空间的企业来说,可能会出现其潜在市场被占领的现象。但从整体上说,这种模式目前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灵活的股比政策对中国汽车工业更为有益

  记者:据说此次合作,本田将是最大的股东,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冯飞:我个人倾向于主张采取灵活的股比政策,而不是墨守成规。原来我国坚持外资股比不超过50%的做法,这在当时带来了积极的意义,因为当时我国的汽车产业是一个“缺重少轻”的局面,通过与外资公司的合作,我们改变了这个状况。

  对外资来说,入世前,由于中国对进口汽车加征的关税非常高,因此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也非常高,在这种条件下,进入中国市场最好的方式就是到中国投资。而入世后,外资进入中国则出现了两种选择,第一种是采取直接贸易的形式,也就是直接将整车出口到中国销售,第二种才是选择在中国投资。

  我们曾经非常担心加入WTO后,由于关税总体水平的下降,会出现外国大型跨国公司只单纯增加对中国出口,而减少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现象。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今年利用外资增速在20%以上,达250亿美元,全年预计超过500亿美元。

  但是另一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就是加入WTO后,投资也分化成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全球战略性的投资。即跨国集团把在中国设厂当作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产品不论采购还是销售都被纳入全球体系中,这样一来,具有多数股比就是跨国集团必然的要求。此次本田在保税区建立的出口基地就是这种投资方式的典型代表。第二种就是只针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即“国别战略”。目前的广州本田恰恰是这种投资方式的体现。

  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出现第一种情况,即跨国集团对中国进行全球战略性的投资,这样既可以带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又能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的竞争力。这是来自投资方面的压力。

  此外,从周边国家来看,原来许多在汽车工业方面比较封闭的国家,现在也开始鼓励外资在本国进行投资,并且给予了相当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比如印度、新加坡和泰国等。这也对中国形成了近在咫尺的压力。

  因此,采取比较灵活的股比政策可能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更为有益。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高科技:新款本田雅各汽车会说话!
·今秋上市的本田雅阁将配备“窗帘气囊”
·2003本田雅阁小幅度提价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