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扭矩不足和“敲缸”也许是Polo1.4L发动机面临的实际问题。Polo的1.4L发动机扭矩不错,但其扭矩是靠10.5:1的大压缩比实现的,从最大扭矩到最大功率、转速从3800-5000转,只有1200转的空间;其最大扭矩维持期为3800转-4000转,但转速超过4000转以后,扭矩迅速下降在5000多转时下降到100Nm以下。不过在3000-4000转之间,扭矩曲线不错。最大功率基本上在4000转完全发出,此后功率不再增加,同时扭矩下降迅速。起步还算不错,但超车时会出现尴尬,另外造成行驶中需要频繁换挡以保持最佳的转速,否则动力的持续稳定输出会有问题。呵呵,这可对使用手动档版本Polo的朋友有了一点点的考验,这也是不少人认为Polo有点“肉”的原因。
Polo的大压缩比对燃油要求较高,用93号以上的汽油比较合适,否则容易产生爆震(敲缸),在档位略高而车速略低一点加速时,发动机可能会发出明显的叫杆声。或许大家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不过就是每升汽车多几角钱嘛。但是请别忘了中国的国情,目前好多加油站的油料质量还是非常令人担心的啊,这方面的报道可还是不绝于耳,如果我们使用了(当然并非我们故意的)达不到真正93号的汽油,那么对Polo车绝对是种伤害,这不但意味这它的使用年限将缩短,我们平时的维护成本也将大大增加。虽然这并不是Polo的技术有缺陷,但是却是我们用户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呀。
Polo的舒适型后座是手动窗,而且没有中控锁,在中控台中,安装的竟然只是卡座而已。虽然说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再自己加装,可是这又是一笔不算小的开销啊。
底盘离地间隙≥100毫米,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降低重心,减少空气阻力,尽量杜绝“飘”的情况发生,但是同样有个缺点,就是通过性不好,就连在城市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考验的。
驾驶员脚下位置人机工学设计不合理,导致有些人开车时要略偏身,时间长了易疲劳。
然而,最令我们感到遗憾的便是国产“Polo”与德国“Polo”的不同步。
“Polo”的同步性可是一直作为它的主要卖点出现在它精美的广告中,而且这点也是许多消费者选择“Polo”之所在。德国原装Polo的电子设备是十分齐全的,但在上海大众生产波罗的被换掉的有:恒温空调(从全电控变成了手动式)、铝合金轮毂、进口轮胎、六碟CD机、GPS定位系统、中控门锁、后窗电动升降机。另外,国产的钢板厚度比原产要薄一些。这些进行了缩减的配置,显然有些影响“全球同步”的形象。相信这些都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如果照搬德国Polo的配置,大概就不是卖这个价了吧,可是这样的广告可就太不应该了。
还有一点,我从别的地方看到:已有媒体报道,但尚未得到确证,即上海大众Polo省掉了一套防止侧滑的(ESP)电路,导致在试车时出现了前轮侧滑的问题。原来在上海大众Polo海南试车后,有个记者心生疑窦:“……在尝试以较高速度转弯时,Polo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在收油门轻点刹车使车辆重心前移做弯道动作时,伴随着轮胎的尖叫,前轮出现了滑动,致使方向有瞬间的失控。当时车上乘员3人,前面2人后座1人,道路是干燥的沥青路面。为了去除外界可能的影响,在另外一个弯道重复上述动作,Polo仍然是前轮出现滑动而不是甩尾,瞬间的方向失控让人颇为不安,不清楚是车辆设计的原因还是这台车的个别现象……”
总的来说,由于Polo采用了众多较新的技术,因此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它的出现为现在紧凑型轿车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自然也促进了家用轿车市场的竞争,让我们老百姓能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如果它能够在价钱和配置上更贴近广大欲购车的普通消费者,相信“Polo”的市场前景会更好。
[上一页] [1][2]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