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文化
没话找话 从汽车广告看我国汽车文化的浅薄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qnahe

[03-9-22 10:02] 作者:张大为


  有时候,没话找话会显得主客都很尴尬。可是,我看汽车广告时,就总有这种感觉。比如,说这款新车用了什么仪表盘、什么什么内饰,前面用了几格网栅、用了多少毫米宽的轮胎之类的,更荒唐的,还有说用了什么什么天线、用了什么轮毂等等,总之,一个感觉就是没话找话!我曾经好事儿地问过一个久居国外的朋友,你知道不知道你的车用的什么天线、什么轮毂?他困惑地摇头,不知我是啥意思;我又问:你知道你的车轮胎有多宽嘛?他立即晕了。还有一种广告,专门说废话,告诉你这款车有什么发动机、车门、前脸、门锁什么的,让人一看,有点不知所言为何?难道还有什么车,会没有这些东西嘛?

  我最近总想向消协提个建议,把那些并不重要的东西当成广告向消费者介绍的商家,应该算是一种欺诈。就像给你介绍一位女朋友,不说她的年龄、身高、学识、工作什么的,反而一个劲儿地告诉你,她有多少根睫毛、有两个鼻孔、中间还有个肚脐眼儿。如果中介或是广告媒体,为了钱就把这些话登出来了,不让人莫名其妙嘛。可奇怪的是,这些性质相同的话,真就大量地登在我们的广告牌和媒体上了。但是,翻过来想想,全怪中介广告或是媒体的见利忘义似乎也不对,这中间,从另一个角度显现了我们汽车文化的浅薄。

  常听人说,外国人买车,先打开机盖,看看机器;中国人买车,先坐进驾驶室,转转方向盘。行为不同,性质也不同。他们要求的是车的性能、安全,我们更看重的是感觉和外表。这也是车这种代步工具在中国所具有的独特内涵。不是说外国人就不注重感觉和外表了,而是这种差异,要我们所有从事汽车行业的人,一同努力来消除。要让大家都接受这样的概念:车的性能、安全、可靠、舒适等要素,远比任何装饰重要;车的动力系、制动系、悬挂系、安全系并不能和音响系并列。一辆车,用了什么发动机与用了什么车窗帘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从市场层面上看,中国人对汽车内饰的挑剔已经足够了,也应该在市场中不断地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那就从汽车广告做起吧,把那些真正是属于汽车的东西,真诚地告诉消费者。作为消费者本身,也应该好好地学习一些有关汽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那些想买车的人,更要学,这不光是你生活在现代生活里的必须,也可以从学习中擦亮眼睛,别让那些居心叵测的商家骗了你。
〈新华每日电讯〉

[1]

作者笔名 简短内容 发表时间
: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   我要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专家问答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

-
汽车搜索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