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胁轰二: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考虑,也许让他们各自发展,当然也不排除把他们合在一起的可能。
保护性汽车政策符合潮流
记者: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下发了《汽车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而有境外媒体评论认为:草拟中的新政策旨在发展国产品牌,与主导中国及全球市场的国际品牌相抗衡。
新政策将迫使外国厂商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增加向在华合资企业的技术转让。对此,您作为境外汽车企业在中国区的负责人,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出台?
门胁轰二:我没有看到《汽车产业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作为我来讲,希望原《汽车产业政策》中的有关限制能够放松,市场自由能得到体现,让市场来决定一切。
国产化率不是目的,只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手段。而50%控股比例的限制,在很多国家也不是问题。对于汽车企业的数量,政府作一定的控制是必要的。
当然,从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汽车产业一直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不管哪个国家都会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政策,即便是发达国家也有些限制。只不过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限制会慢慢放宽。
[上一页] [1][2][3]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