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的“婚姻”似乎已走到尽头,上汽与奇瑞之间的不愉快,开始浮出水面。虽然没有公开表态,记者昨日从上汽3个不同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上汽已决定退出在奇瑞的股份。
2000年底,上汽受让奇瑞20%的股权,曾是国内汽车新一轮重组浪潮的开端,如今为何又要“分道扬镳”?
增股之事久拖未决
作为中国车市的一匹黑马,奇瑞的腾飞离不开上汽的功劳。安徽“奇瑞”是未经国家批准的整车项目,1997年开工,2000年建成,投资近17亿元。但由于没有产品“准生证”,奇瑞无法在全国市场销售,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安徽两地政府的协调下,2000年底,上汽集团受让奇瑞20%的股权,将奇瑞纳入上汽的大旗之下,之后,奇瑞进入国家产品目录,开始在全国销售。
奇瑞的发展,着实让人跌破眼镜,凭借大方的造型和低价位,奇瑞在10万元左右市场一路顺风,今年3月,第10万辆奇瑞已经下线。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不甘于仅仅占有奇瑞20%的股份,从2001年起,就开始进行谈判,以求获得更多股份,成为其控股母公司,这样,就能把奇瑞纳入上汽整体发展战略,为冲刺500强再添动力。
然而,增股之事遇到很大麻烦。据了解,上汽高层曾多次去安徽,但谈判艰难,次次空手而回。对于其中原因,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由于2000年签约时,上汽对奇瑞的未来不看好,与奇瑞约定了“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债务、不分红,为的是避免背上奇瑞这个包袱。没想到奇瑞一日千里,在如此好形势下,又提出增股,奇瑞其他股东自然不乐意。
但上汽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签约之时,绝没有排除增股的可能,并且有“等一段时间,再进行增股”的约定,可后来,在增股问题上,上汽作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和努力,却没有收效。
股权上的问题,使两年多的“婚姻”,一直不太愉快。上汽集团有关人士曾透露,虽然上汽给了奇瑞技术、产品上的很大支持,但奇瑞不仅没把产品销售、生产计划纳入上汽体系,而且有时董事会或重要会议也没有通知上汽。在过去两年中,记者在多次询问上汽的生产、销售或出口总量时,上汽都无法提供上汽奇瑞的数字,对于是否要将奇瑞产销数字纳入上汽总体也不知可否,常常告诉说,“奇瑞事情敏感,不提也罢!”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