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大众汽车在业内是以“永远不降价”而闻名的。但自去年12月开始,旗下宝来、帕萨特等品牌各款轿车价格均有所下调。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占中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的大众,已扛不住过高的成本开始采用低价位策略了?您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价格走势持何看法?
张绥新(大众汽车(中 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代表):众所周知,单位汽车生产成本是随着累计销量的增加而下降的。去年以来,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众相关品牌车型价格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
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恶性的价格竞争将给所有汽车生产厂家造成损失。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只是在新的起点上的起步阶段。如果说,1984年左右,我们开始建立基本的汽车工业,那现在我们才真正开始面对一个汽车逐步进入家庭的私人汽车市场,而国际标准认为,这才是汽车工业真正的、有价值的发展阶段。
所有的厂家在这个阶段都要特别注意锻炼真功夫,要有积累。2005年后,关于汽车的大部分政策壁垒将取消,那时,所有的厂家都要面临同一个考验。而这几年正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2002年,中国的汽车销售达到100多万辆。而我们就占了一半,这是当之无愧的汽车市场“领导者”,即:在产品、技术、售后服务中有资格设立标准的生产厂家。
我们的目标是,到2007年,在中国的全部大众品牌汽车产量将超过100万。当然,我们的产品中,老产品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如桑塔那和捷达之间的竞争。但在新产品上,这种同业竞争是我们尽量避免的,如:宝来与帕萨特,就是为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而生产的,是不同档次的产品。
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层次众多,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特点。比如:沿海地区的客户对汽车的需求甚至已经超过了欧美,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对于汽车的需求,还只停留在“代步工具”阶段。
《中国经营报》:自去年以来,市场上不断传出德国大众要在内地再建一个整车生产厂的言论,甚至说大众正在寻求除一汽、上汽以外的“第三合作伙伴”,请问,这是否属实?大众汽车目前在生产环节遇到了哪些问题?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