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专家指出,今年车市增长的速度不可能再像去年那样高,车市将从“爆发式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记者采访了许多轿车厂家的老总,他们均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增长20%-30%是可能的。话虽如此,但每个企业都摆出了大干一场的架势,都希望自己的增长速度能够超过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今年个别轿车厂家增长70%甚至100%都是可能的,但全行业增长70%以上却是“不可能的任务”。随着竞争的加剧,肯定有一些轿车厂家掉下队来,增长速度落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从这个意义来说,今年将是国产轿车厂家的“洗牌之年”,大家都赚钱的时代将不复存在。
正确看待产能过剩
今年汽车生产厂商不约而同地进行扩产,会否成为对去年产能不足的矫枉过正?通过近十几年来汽车市场发展的数字可以看出如下规律:1985年预测汽车需求20万辆,结果那年完成了44.3万辆;1988年汽车"装上四个轱辘就能卖钱",而厂商扩产后,来年市场却下跌了9.27%,1990年接着下降了13.2%;1991年车市回暖,厂商吸取冒进教训,只计划安排了62万辆产能,谁知1992年增幅竟达到49.7%、突破百万辆大关;而1995年后车市再次跌入低谷,让不少厂商增加的产能闲置了5年。
产能是否过剩,不能简单地从汽车市场总量来看,要考察私人消费需求是否过剩、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否产能过剩、受欢迎的车型是否过剩。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使出现了产能过剩,也会有利于优胜劣汰;真正充分竞争的市场,产能绝不会象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完全等于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卖方时代才能销大于产,买方时代就是要求产略多于销,使其选择范围大大拓宽。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