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40年前汽车安全带发明问世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是对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贡献。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人尼·波林因此进入美国安全荣誉纪念馆。
尼·波林原系Saab飞机的一名设计师,1958年来到底特律富豪汽车公司公司工作。他想,当行车遇到紧急刹车或碰撞事故时,如何能使司机、乘客牢牢地固定在坐位上,以抵挡住猛烈撞击不受伤害?他认为,只有用皮带一边横跨胸部,一边横跨腰下臀部,从同一固定点由上往下紧扣,方能固牢整个人体。这即是今日人们早已熟知的三点式汽车安全带。
但是直到1967年,美国通过凡驾车、乘车必须扎安全带的立法后,三点式安全带才被广泛接受。以后,安全带的设计又有改进,特别是采用卷带器装置,使安全带在在行车遇到惯性摇晃时,可以迅速自动拉紧,但是传统的也是现在最流行的安全带装置只靠一个卷带器来拉紧安全带,安全带在扣环转折处所产生的摩擦力提高了,必须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改变骨盆部位安全带的松紧度,因此,骨盆部位的运动自由度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时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大众 Phaeton
为解决此问题,最近,瑞典的汽车零件供货商Autoliv和德国大众汽车(VW)将共同引进一新型的安全带,并将首先配备在大众顶级豪华车型Phaeton上。双牵引系统配上两组可自动伸缩的安全带设备:一组在肩膀上方的B型架上,另外一组则整合在座位上。这两组卷带器都有自己的紧拉装置─这就是真正创新的地方:双重回收紧拉装置,可以达到更安全的效果。这个新型的系统,结合了两组安全带自动装置,在正常没有状况的时候可以提高舒适度,因为乘客可以相当自由活动。这个双重紧拉系统没有牺牲一点点的安全性,反而让骨盆部位获得最大的活动自由度,几乎感觉不到安全带的存在。在这个新系统中,肩膀部位以及骨盆部位的安全带是分别固定于扣环上的。为了要防止带子的终端受到损坏,带扣的部份也设计得较为粗壮一点,不但更加舒适,同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因为采用此安全带,相对于其它的车种,Phaeton的驾驶人可以舒适地改变他的坐姿,或者从裤子的口袋取出东西,而不必松开安全带的扣环。在肩膀部位的安全带也做了改善:为了要使安全带的拉力更加舒适,在B型架中的自动装置配备了所谓的“双弹簧舒适动力装置”。从驾驶者扣上安全带那一刻起,透过一个电子讯号,自动装置里的弹簧就会切换成较小的拉力。如此一来,也几乎感觉不到肩膀部位的安全带。解开带扣之后,又启动弹簧较大的拉力,将安全带收回。
这双重紧拉系统提高了总拉距,根据系统开发者提供的数据,比起传统的系统多出了90公厘,几乎是两倍之多。因为两条安全带是分开固定在带扣上,因此,当发生冲撞状况时,Phaeton的乘客会比较快被固定于安全的位置上。根据瑞典这家公司的说法,在适当的先决条件下,他们也可以提供这种双重紧拉的舒适安全带系统给中间等级及经济型的车种。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