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目标:减少机械摩擦损耗
为提高引擎散热效率,新款“波罗 (Polo)”FSI 配备了“双回路”冷却系统与“横向导流型”散热器。其设计思路为制冷剂进入曲柄箱后即被分流:一部分在曲柄箱内部流动,另一部分直接流向汽缸顶部。由于每股制冷剂均由一个自动调温器独立控制,我们可以精确调整引擎内部不同区域的温度。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引擎局部的温度来提高机油的粘稠度,从而减少引擎内部的机械摩擦。这些措施也利于减少发动机的启动时间,提高燃油经济性。
新型“双回路”冷却系统还可改善FSI引擎汽缸顶部间的温度平衡,增强引擎的击打阻力,确保油料更充分地燃烧。

“波罗 (Polo)”FSI的推出标志着“大众”在燃油直接喷射领域的全新突破。“FSI”-系“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燃油层化喷射”技术)的英文缩写-这一技术保证油料可以100BAR的压力自油路喷向燃烧室。
为进一步优化燃料系统,“大众”为“波罗 (Polo)”FSI的发动机特别研发了一个智能化的单活塞高压泵。它由进口处的凸轮轴的驱动,可为燃料提供高达100BAR的压力。智能化的流量控制阀能依据高压泵不同条件下的工作需要提供所需燃料,以保证燃料在油路中的必要压力。
燃油层化-低油耗的保证
由于采用了“燃油层化”技术,FSI发动机在中低转速的条件下也很省油。当“波罗 (Polo)”在乡间或在城区以“不满员”条件下行驶时,FSI引擎会吸入更多的空气。为了确保吸入足够的空气,引擎必须工作在“层化”模式下,如此油气混合物才能集中在位于燃烧室中部的火花塞周围;而燃烧室外则会被纯净的空气包围。为了实现燃料有序、分层地喷入燃烧室,气体在汽缸内的流动方向与燃烧室的气动布局必须完美结合。FSI引擎的每个汽缸都装备了拥有两个独立进气道的翻转系统,以保证发动机可以吸入足够的空气。被称为“翻转翼/片”的装置将进气道分为上下两段。在“层化“模式下,引擎会关闭“翻转翼”和进气道的下段来加强油气在燃烧室汽缸内的流动。
当发动机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或为氮氧化物催化器的“自净”工作提供支持时,FSI引擎会象传统发动机使用一组进气歧管,只是FSI的工作效率会更高。为形成最佳的油、气混合比例,燃料喷射将在引擎吸入空气阶段,而非平时的空气压缩阶段进行。届时,“ 翻转翼”也将打开来帮助引擎吸入尽量多的空气- 此时,引擎的上下两段进气道全部投入使用。这种“智能化”的“翻转”系统使发动机既可以“经济”地运行在“层化”模式下,也可以为满负荷状态行驶的车辆提供强劲动力。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