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主编提醒您:别忘了PCauto还提供最准确的报价、最详细的车型资料!
将近年底,200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2002年“井喷”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已成定局。这种快步增长的势头,估计到明年也不会停止。然而,这一年人们的忧虑也明显多于去年,忧虑最多的,无非是厂商、经销商之间你死我活价格战和汽车产品累计库存过剩。
-- 销量:势头勇猛 高速增长 --
一份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累计生产汽车356.10万辆,销售汽车347.88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累计生产157.31万辆,同比增长82.77%;销售150.74万辆,同比增长67.67%。今年前10月的销量超过去年一年108万辆的销量,全年产量可望接近200万辆。业界专家称,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预计今年全国汽车产销将双双突破420万辆。去年,我国汽车业以325.12万辆的产量排在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的全球第五位。今年我国有望超过法国,成为全球汽车生产第四大国。
据悉,目前我国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已达12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17个省(市)生产轿车,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至10月,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累计生产汽车182.08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51.13%;累计销售汽车175.77万辆,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50.53%。在轿车领域,三大集团更是占据了全国轿车产销7成以上的份额。而名列我国汽车生产前15位的企业,其产销总量更是占据了全国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汽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已相当明显。但与此同时,依然有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在全国不到10%的市场中存活,他们吸取地方保护主义所给予的政策“养分”,在由财政拨款而驱动的生产线上制造美梦的同时,也给中国汽车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积压与库存。
汽车进出口增长趋势较为稳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数据统计,1至9月,我国共进口各类汽车(含底盘)12.97万辆,同比增长40.55%,其中轿车共进口7.68万辆,同比增长48.63%,约占汽车进口总量的59.21%。
2003年,汽车这个中国居民家庭拥有率最低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已经发展成为新一代领航消费品,成为零售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品。私人购车已经成为车市的主导,有统计表明,中国具备购买家庭用车的人群已达1200万户,而目前中国的私车保有量还远未达到此数量。去年上半年,北京单位购车与私人购车的比例基本是30%对70%;而今年上半年,私人购车的比例继续上升,为25%对75%。
2003年,轿车对整个汽车生产的贡献继续显著提高。从整体来看,上半年轿车以103.53%的增长率明显超过非轿车品种。在几种车型中,轿车对于整个行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86.21%,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轿车产量占汽车的比重为35%,今年上半年,这一比重提高到44%,预计今年这一比重将达到48%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业正处于结构性变化、所有制变化和地域性调整的过渡时期。目前全国轿车库存已超6万辆,相当于一家汽车企业全年的总产量。但产能过剩只出现在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对供不应求的汽车企业就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由此可看出,这实际是一种结构性的过剩。有关方也认为,目前车市的降价与车型的库存无关。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