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距长≠空间大 走出大空间车挑选误区
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3页)
|
新老车款之间的反差
不同品牌车型之间的比对,或许还会引起一些争议。那么以下这些同品牌同车系之间的变化,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当然这种例子相对少见一些。
新老雅力士
为什么前面雅力士对比POLO的时候提到老款雅力士?就因为新雅力士的尺寸变大了。新雅力士的长度达到了3915mm,比老款增加了165mm。但实际上新老雅力士的内部没有任何变化,空间是一样的。或许你会觉得这个例子有点“菜”,不具备说服力,因为了解新雅力士的人都知道,它的增大只不过是调整了前后保险杠,当然不会增加内部空间。但对于“仅看参数,而没有深入了解”的人来说,这样的误解还是有可能存在的。
新老POLO
老款POLO劲情的长宽高为3916/1650/1465mm,轴距为2460mm,新POLO对应的数据为3970/1682/1462mm,轴距为2470mm。新POLO的长度多了54mm,宽度增加了32mm,轴距也增加了10mm,这对于一款A0级小车来说,增加的幅度不算小了。而且从常规的车型换代来看,新车增加尺寸,当然会体现在更大的空间上。说实话,在新POLO国内亮相以前,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新POLO总算要解决一下后排空间相对局促的问题。然而任何一个有此预期,或者说对后排空间比较注重的人,看完新POLO以后肯定会失望,因为新POLO的空间不仅没有变大,甚至感觉比老款POLO还要稍微要小一点。
新老马自达6
左:老款马自达6 右:马自达睿翼
马自达6的长宽高4670/1780/1435mm,轴距2675mm,这个数据作为B级车来说,的确有点拿不出手了。作为换代车,睿翼的长宽高达到4755/1795/1440mm,轴距达到2725mm,虽然在B级车里算不上大,但相比马自达6的提升幅度也是不小的。但如果你以此预期睿翼的空间要比马自达6有明显改善,恐怕又会失望而归——两款车无论前排还是后排,空间表现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睿翼多出的尺寸,丝毫没有体现为空间优势。
正确看待尺寸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以上只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反差比较大的例子,其实尺寸与实际空间表现之间错位的常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不久前上市的逸致,轴距比途安长102mm,长宽高方面也略有优势,但内部空间却要比途安局促。
为何有时候大尺寸不能体现为大空间呢?首先这与车型设计理念有关。有些厂商刻意注重空间的优势,因而在设计上,会牺牲如造型、操控甚至重心分配,来一味的追求大空间。前面提到的“小面岂不更大?”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很能以极端的方式说明问题——如果什么都不顾,车型设计成四四方方的盒子,空间肯定小不了。
在过去,空间拓展的设计理念与车型“血统”是有一定关系的。常规来看,日系厂商相对更注重空间拓展,美系厂商则最不注重空间拓展,而欧系厂商基本居于二者之间。不过,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这种“定式”正在发生改变。例如日系车中也有尺寸不小空间不大的车型(如逍客、逸致),德系车、尤其是大众车的空间拓展能力,现在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市场上的例子也已经相当多。而美系车,目前很多技术已经国际化,虽说目前车型设计整体上还是同等空间的情况下尺寸偏大,但空间拓展优秀的例子也开始渐渐多了起来(如科帕奇)。
需要注意的是,空间拓展优秀,并不一定就是优势。能够将空间与造型、性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达到一种均衡,才是真正显示设计师功底的地方。因此,空间拓展好的车型,竞争力却不一定强。从以上所举的这些例子不难看出,空间对比中处于劣势的车子,销量却并不一定差,相反同样也成立。例如POLO,一个月的销量比雅力士卖半年还要多,为什么?因为买A0级两厢车的人并不注重后排。相反,雅力士为了空间而牺牲了车身比例,使得它的外观无法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同样的,昊锐虽然空间很大,但也因此影响到了后部的车身比例,这同样也制约了其市场销量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