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配件市场火热
汽车业的发展同样促进了零配件市场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维修用的汽车零配件需求量是700亿元至800亿元,全国汽车零配件经销商达到25万家左右,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350多个汽配城里,汽车修理用的零配件60%都是汽配城流出来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1991年杭州第一家开办汽配市场以来,10年来越建越多,从东海之滨的上海到大西北乌鲁木齐和内蒙古大草原的包头,从南国花都的广州到北国冰城哈尔滨都有汽配市场的足迹。”
支撑零配件市场火热的原因是什么呢?全国汽配市场联合会副秘书长姚峻认为:“随着竞争的加剧,大部分汽配市场已由物业管理转向市场服务型管理。”“以人为本,服务市场”已成为汽配业最时尚的流行语。“此外,各地汽配市场都在倡导新的营销理念,通过创办名优品牌专卖来提高市场品位的社会形象;扩大服务贸易内涵,引进汽修或整车专卖,以实现大3S和大4S的汽车服务贸易园区;调整入住商品结构,减少同类商品在城内出现的多家竞争,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做到品种最多、规格最全。”
汽车俱乐部应运而生
汽车救援对于有车一族来说也许已经司空见惯,而它只是汽车俱乐部里面的一项服务内容而已。在京城,汽车俱乐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可谓方兴未艾,包括救援型汽车俱乐部;租赁型汽车俱乐部;文化娱乐型汽车俱乐部;企业型汽车俱乐部;汽车品牌俱乐部以及综合型汽车俱乐部等。这些俱乐部由于向会员提供坐骑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服务,包括帮助会员学会开车,车辆年检、保养、装饰、维修、救援、理赔、提供应急车辆等,还出版会员刊物,经常组织活动,定期邀请专业人员讲课或座谈,为会员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为提高自身实力,不少俱乐部开始向多元化服务靠近。以目前国内最大、实力最强的大陆汽车俱乐部为例,该协会是与澳大利亚最大的保险公司NRMA合资,也是第一个国外资金注入的汽车俱乐部,拥有会员、客户近15万名。
业内人士透露,俱乐部有望联网进行跨省市的地区服务。会员因为汽车而走到一起,但在一起绝不仅仅是为了汽车,汽车俱乐部基于汽车又超乎汽车,将触角伸向了会员所需的方方面面,成为联接人们的纽带。
汽车服务市场前景广阔张小虞告诉记者,90年代初期国家允许汽车生产企业有10%的自销权,然后逐步放开汽车价格,并把分断式的销售服务变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改变了过去机械部管生产,物资部管分配,公安部管上牌,交通部管维修的状态,汽车服务业进入发展期。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购买占汽车销售总量的50%以上;汽车服务贸易从封闭式的以国内为主走向对外开放和合作,促使汽车服务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张小虞进一步指出:“汽车制造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是通过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来实现的,汽车服务业会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加快步伐。”
随着私人轿车的普及,消费者在享受汽车文明的同时,渴望得到相关行业提供更便捷、高质量、高水准的服务,这些需求滋生了汽车服务业的繁荣。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全国就业人数21274万人,而汽车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就有2873.9万人,占13.5%,也就是说,在全国就业职工人数中,每7个人就有1个从事与汽车产品相关的工作。此外,汽车出厂后获得的经济收入是汽车本身的2至3倍,汽车工业每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上下游产业的就业人数就是10到15个。汽车轮子上的经济,加大了人们活动的半径,改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城市化功能更为突出,从侧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天津市副市长杨栋梁在“中国汽车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上说:“居民消费汽车一旦形成气候,就会创造一个年销售几千亿,直到发展为上万亿的持续增长的市场,从而构成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汽车工业将成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领头羊。”
事实上,这一趋势已在目前的汽车业发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汽车带热相关行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信贷进一步放开:首付款降低、期限延长;汽车保险更加透明化:保监会的相关政策出台;汽车租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黄金假期,租车供不应求等;汽车后市场的从业人员为2000万,其容量比汽车制造业的200万多了整整10倍。而与汽车相关的一些新兴服务业也开始出现,如第一家汽车穿梭餐厅以及还将出现的汽车旅馆;汽车文化不断渗入,杂志、报纸都纷纷开办汽车版,汽车广告成为很多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等。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走向繁荣。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带动作用还会越来越明显,汽车服务业的明天会更美好。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