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增强导致消费转型
除了中华轿车、福美来这两款新车在17万元左右外,近期已上市的爱丽舍和即将上市的丰田T-1、福特爱康等走的都是中档轿车的路子。这么多厂家不约而同推出中档轿车,表明汽车生产商已经发现,未来中国的轿车市场将是中档车的天下。
这个判断有现实的依据,那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在大幅度提升。以北京为例,统计数据表明,素有北京车市风向标之称的亚市,今年3至6月份销售的汽车平均单价分别为13.8万 |
8月上市的中华 | 元、14.1万元、14.6万元、14.8万元,基本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7月份更是一下子攀升到了16.2万元。这个数字与17万元已非常接近,这表明老百姓购车的心理价位和实际购车的价位都已明显上移,达到一个过去难以想象的高度。
2001年,国内不少城市的人均GDP都超过了2000美元,北京达到3000美元,上海甚至超过了4500美元。购买力的提高也使他们对汽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中高收入的购车人认为,私家车不仅要款型时尚、性能优越、价格适中,同时又具备完备的售后服务。中级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家庭轿车消费的主力车型。
除购买力提高这个因素以外,目前兴起的换车热也为中级车消费推波助澜。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购车的人大多属于先富起来的阶层,当初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和车型少的限制而购买的第 |
即将上市的丰田 T-1 | 一辆车大多是老三样或经济型车,现在车辆已逐步进入更新期,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也需要换一辆性能更优越、外观更体面的车,各方面都不错而价格又适中的中级车就成为他们的首选。
竞争压力迫使新车自降身价
最新上市的中华轿车和福美来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其突出的性能价格比,有不少业内人士在私下里就说,动力配置这么好的车,要是放在一两年前,没有20万怎么也拿不下来。但这两款车均选择了低价上市、一步到位的营销策略,一方面为了迎合消费者对20万元以下车较容易接受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打15万元至20万元这个价格空当,争取一举占据这一细分市场,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就迫使厂家新车一推出就自降身价,而得到实惠的是广大消费者,厂家赢得的是更大的市场。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