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谈到供油系统时还分为化油器和燃油喷射系统两种,但是就马力输出、燃油效率、废气污染、可靠度……各方面来说,化油器比起燃油喷射系统可说是一无是处,所以我们可以说:化油器的时代已经过去,它已成为历史名词,无讨论的价值。所以,以后谈到引擎供油系统就是单指燃油喷射系统。
喷油系统是由燃油输送系统、感应器系统、电脑控制系统所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汽油帮浦将汽油加压以后,从油箱送进高压油路,经过压力调整器的调节作用,使系统中的供油压力维持在2.0~2.5 Kg/c㎡,也就是将送到喷油嘴的汽油压力保持在2.0~2.5Kg/c㎡(30~38psi)。
同时由各感应器将引擎的进气量及运转状态以电压讯号的形式传送到供油电脑(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根据这些电压讯号加以分析,算出所需的喷油量,也就是算出喷油嘴的喷油时间,然后再将喷油讯号传送到喷油嘴的线圈,喷油嘴接受喷油讯号后,将喷油阀打开,汽油便喷到进汽门前方的进气岐管内,再随著进汽门的打开进入汽缸内。
喷射系统的分类
一、依喷射(喷油嘴)位置分类:
1、节气阀体喷射式(Throttle Body Injection)又称为单点喷射(SPI:Single Point Injection),只使用一或二支喷油嘴,装在节气阀上方,以较低的压力喷出汽油,汽油与流经节气阀的空气形成混合气后,必须先通过进气歧管再由进汽门进入汽缸。但是油气流经进气歧管时,部份油气会在歧管壁附著,并且会因进气歧管的形状、长度不同而造成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因为油气从节气阀到汽缸必然会有的时间延迟,因此引擎加速时的反应会较慢。
2、进气口喷射式(Port Injection)又称为多点喷射(MPI:Multi-PointInjection),每一缸的进汽门口之前各有一支喷油嘴,对准进汽门,以2~5Kg/c㎡的高压将汽油喷出,而与进气歧管中的空气一起进入汽缸,形成混合气。如此一来进入各汽缸油气的混合比得以平均。
二、依喷油方式分类:
1、连续喷射式(Continuous Injection),又称机械喷射式,喷油嘴在引擎运转时不断的喷油,而喷油量的控制是经由改变供油压力来达成。
2、程序喷射式(Timed-Manifold Injection),使用电子式喷油嘴,需要喷油时将喷油嘴的线圈通电,使柱塞因为磁力的作用而往上提升,喷油嘴便可喷油。喷油量是由喷油时间的长短来控制,单位是微秒(ms)。
由于机械喷射已经是过时的设计,因此目前市面上的车种几乎都采用效率及经济性较佳的程序式喷射。而单点喷射除了价格较低、结构简单外,也无任何可和多点喷射媲美之处,况且它还有许多和化油器相同的缺点(效率低、各缸油气分配不均),因此多点喷射(MPI)可说是现代喷射供油系统的主流。举例来说:OPEL CORSA手排和自排车型,同样1.4升的引擎,就只因为多点和单点这一字之差,马力相差了22匹。要知道,若想经由事后改装让引擎马力提高22匹,花费可能不小于六位数,读者不可不慎。
由此可知多点、程序式喷射系统将是现代引擎的唯一选择。此外,结合了电脑喷射供油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箱控制系统的‘集中式引擎管理系统’更是目前汽车设计的趋势。它将两者的工作特性充份协调、整合,让引擎与传动系统的效率得以充份发挥。
三、依空气流量检测方式分类:
进气量的检测方式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一种是以进气歧管绝对压力感应器(MAP Sensor:ManifoldAbsolute Pressure Sensor)测出的进气歧管压力和引擎转速间接计算求得。另一种则是以空气流量计直接测得。较常见的空气流量计有三种:翼板式、热线式、卡鲁曼涡流式。目前市场上的车种是以MAP及热线式空气流量计为大宗。
供油量的计算
供油量的多寡是以喷油嘴燃料喷射时间的长短来计算,供油电脑(ECU)根据空气流量、引擎转速、及各个感应器所提供的补偿讯号,利用原先设定的供油程式算出所需的供油时间,这个供油程式我们可以用图形的方式来表现。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