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路与另辟蹊径
根据跨国公司的研发神话,开发全新轿车平台,周期5至10年,耗资十几亿美元;开发全新轿车车身,周期3至5年,耗资10至20亿元人民币;对现有车型进行改脸,周期1至2年,耗资约4亿元人民币……
而根据奇瑞方面戳穿研发神话的说法,奇瑞发现那些国际上大大小小的汽车公司所谓的研发“原来是这样的”:找到那些汽车技术研发设计公司,告诉他们我们想做一款什么样的整车或者需要局部的一个什么技术,于是这些设计公司会拿出若干方案,最后由我们挑选认可。这就是以我为主的自主研发,并不要花多少多少亿美元的高额费用。奇瑞没有另辟蹊径,而是如法炮制,走上了一条与世界上其他汽车公司一样的研发道路,只是国内公司看着新鲜,觉得奇瑞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技术开发道路。 然而奇瑞方面回避了最关键的汽车底盘技术问题。同样是搞以我为主的研发,哈飞汽车总经理刘涛深有感触地说:“外型、内饰设计有差距,可以委托国外顶尖设计公司开发;没有先进的发动机、变速箱,可以全球采购;但是,最核心的底盘技术,却是很难花钱买到的……”那么“最核心的底盘技术”到底值多少钱呢?奇瑞又是如何解决的?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项目工程经理康华平对媒体说,汽车设计并不是将成百上千的零部件装配在一起那么简单,现代汽车设计理念要求在安全、可靠、舒适、环保等方面达到和谐平衡,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将汽车使用中的质量隐患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一个科学、严谨的整车制造开发流程应该涵盖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客户需求、结构方案、安全性、人机工程、耐久性、汽车造型、空间设计、样车试验、量产零件等至少15个步骤。
作为外行,人们无法甚至无必要去深究泛亚人士这类天花乱坠说法的真实或合理程度,倒是可以将其视为跨国公司研发神话的一部分,将其目的揣测为阻吓中国消费者和主张自主研发的厂家,甚至可以将泛亚本身视为是美国通用拿到中国市场准入许可证的一块敲门砖,因而最终不过是个摆设。但人们不能忽视跨国公司研发神话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证据——历时5年、耗资12亿元、占地1.44平方公里的我国第一个轿车专用试验场刚刚在上海大众落成。而且,从1997年开始,上海大众就启动了由试制试验基地和试车场两大部分组成的技术中心扩建工程。目前,亚洲最大的造型平台、声学试验分析室、环境模拟室、汽车排放分析试验室、道路模拟试验台、电磁相容性试验室、台车碰撞试验室等,已相继投入使用,为缩短零部件开发周期、改进现有车型和新车开发奠定了硬件基础。毕竟,这些用于研发的玩意儿是用钱和技术堆起来的,德国大众恐怕不会耗时费力、投入巨资来制造一只老虎,以此来阻吓中国汽车企业:想搞自主研发吗?有没有这个?
如此看来,奇瑞并非像其所宣称的那样在研发上“没有另辟蹊径”,“走的就是世界汽车公司应该走的发展道路……这条正常的道路”,而的的确确是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
走这条路目前为止的结果与其说是“戳穿了跨国公司的研发神话”,不如说是创造了一个自主研发的神话——世界上有哪家汽车公司能用如此短的时间自主研发出成本极低的3个平台,4个系列车型?更何况是在其创建初期?以上海通用引以为豪的自主研发的君威为例,光是进口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就花了两年时间,还号称是高效。如果奇瑞的确创造了神,并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足够证据的话,那么奇瑞大可不必为没有成为合资的“现代奇瑞”而遗憾,也不必为“没有人来谈”合资而郁闷,因为按照资源有效配置和比较优势互补的市场经济铁律,以奇瑞迄今表现出的整合研发技术和开发新车型的能力,不愁没有跨国公司找上门来。
察看评论详细内容 我要发表评论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