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支持低价微车
当今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题———安全、节能、环保,我国现在的政策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标准正在提高。这种标准的提高,背后是制造业技术的提升,其代价是,在不大的市场里加大资金的投入和付出。
城市道路增长速度跟不上轿车增长的速度,必然导致交通拥堵,所以政策要进行限制性引导。比如北京出台的汽车占地证、限制微型车的使用范围等等,都是限制轿车过快增长的引导性政策,其结果导致用车的综合价格升高。
由于要对总量进行限制,在选择上当然要限制相对落后的产品。因此,对小排量车的限制另一个内涵是,排斥低质、低价产品。这个政策导致产品的档次提升。
此外,现在税收对各种车的税率都一样,政策并没有对廉价车倾斜,这也是导致整车档次和成本上升的原因。
综上所述,今后5—10年内,国内主力轿车的价格应该在11—14万元。这个价格和国外1·5万美元的价格相当接近,这个价格的产品是抵御进口冲击最强有力的产品。
■作者简介
赵岩:男,49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总工程师,高工
1979年北京大学计算机数学专业毕业,在汽车行业工作32年,从事汽车工业与市场研究工作15年。
专业:汽车工业发展与市场研究
主要业绩:主持并参与《中国汽车产业动态信息网》的创建、管理工作,及《中国汽车工业综合分析》编纂工作,参与“中国71个城市家庭拥有汽车关况”调查的分析工作。
[上一页] [1][2]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