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短信中心全新推出“汽车动态”短信订阅,第一时间看最热、最激、最精彩的资讯!还犹豫什么?快快加入订阅吧! 五环路今日上演空中转体49度
今天下午,位于石景山的本市首座高架转体斜拉桥将完成转体,从而实现与两侧引桥准确对接,整个转体工作将持续两小时左右。随着大桥的合龙,北京五环路将全线贯通,预计年内全线通车。此桥将成为华北地区第一座转体斜拉桥。
■斜拉桥跨越7条铁路线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在石景山南编组场西侧现场,即将转身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已经制作完成,大桥主塔与钢筋混凝土桥梁构成166.7米长的转体结构,如雄鹰展翅般整装待发。据了解,选择建斜拉桥,主要为了保障在建设过程中的铁路畅通。
据北京铁路建设集团、中铁大桥局联合体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高架桥位于北京西南五环快速路上,要凌空跨越石景山南站编组站的咽喉区,南与永定河大堤相邻。石景山南站铁路编组场内共有7条铁路线:北京—原平、丰台—北京、丰台—沙城、首钢专用线、北京锅炉厂专用线、101专用线、列车迁出线。其中,北京—原平、丰台—北京、丰台—沙城3条线路,是北京通往北部地区惟一的通道,运输最为繁忙,平均每5分钟过一趟。常规桥梁施工,对过往列车而言,存在着安全隐患。
还有一个原因,是7条铁路线间的距离过窄。据介绍,如果按照常规桥梁现场浇注施工,必须在现场架起施工架,这样就会占用部分空间,同样会给列车行驶带来安全隐患。
于是决定,在铁路线的西侧,预制好一座桥梁,通过转体斜拉,再与引桥对接。这样既保证了正常的铁路交通运输,同时,也为本市建设首座转体斜拉桥创造了机会。
■斜拉桥转身49度
“转体斜拉式高架桥是北京首座也是华北地区第一座转体斜拉桥”,谈起这座桥,北京铁路建设集团、中铁大桥局的施工人员依然很兴奋。
已经预制好的桥梁宽25米,桥为双向六车道,桥下净高9米,与铁路干线呈49度角斜交,主桥全长245米,由45米、65米、95米和40米4个不等跨桥梁组成,桥距地面最大高度为55米,主桥为单索面斜拉桥,为加强大桥刚度,改善景观效果,大桥主塔采用顺桥向的倒“Y”字形结构,全桥共设斜拉索6组。如此硕大的桥梁怎么完成转身呢?
据介绍,当整个桥体顺时针转体49度角后,就能完成与两侧引桥合龙。而转身的机关,不在桥上,而在桥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桥墩上有一个半球状的机关叫“球铰”,它就如同房门的“门轴”,可以转动。再加上四氟片作为支撑,为了保证它“转身”自如,撑脚与滑道间涂抹黄油四氟粉,作为润滑材料。目前,桥墩处设置有两台两百吨位的液压千斤顶,随着液压泵的启动,千斤顶通过钢索牵引大桥开始“转身”,计算机同步控制其转速,使力矩大小保持一致。此前,所有的数据都事先经过了反复测算,提前输入计算机。大桥上方将采用6根斜拉索,固定在桥面上,保持平衡。
根据测算,大桥转身每分钟一度角,因此,全部转身只需用49分钟。转身完成后,就将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浇注。
■铁路交通中断95分钟
尽管大桥“转身”只需用49分钟,加上前后准备、后续工序,“转身”将阻断铁路交通95分钟。据了解,为保证大桥转体施工安全,北京铁路局和北京铁路分局采取降低电力接触网支撑架高度等技术措施,先后停运列车156趟,对转体施工范围内的铁路供电电线,地下通信信号电缆及其他管线及时进行拆迁改造。在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15时45分至17时20分之间,北京—原平、丰台—北京、丰台—沙城3条线路、26趟列车停运。
自7月以来,在整个转体斜拉桥的要点施工中,铁路部门累计停运时间655分钟,停运列车182趟,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损失917万元人民币。
■五环路贯通最后40公里
石景山南站高架转体斜拉桥的转体,将在我国及北京市的建桥史上画上浓重的一笔。正在施工中的40公里,是五环路的最后一段工程———南五环。南五环京原路—京津塘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加连续停车带,部分路段为双向4车道加连续停车带,全线互通式立交5座,分离式立交10座。在狼垡立交桥西北侧还将设置管理养护中心,沿线设置临时收费站5座、主路加油站2对。
由于五环路的最后一段途经两条高速路、铁路及河流,地势环境复杂,因此,其建设难度是北京公路史之最。由北京首发公司组织的五环路建设不仅与奥运会有关,而且也是北京构建整个城市交通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的建成,其沿线的城市基础设施将得到改造,各边缘集团周边环境也将得到改善和治理,同时过境车辆也将被拦截在市区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