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已经造车,波导也想造车,美的、新飞和奥克斯都要造车了。几个月来,奋战在家电及IT行业的民营企业一齐杀入汽车制造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初以来,进入整车制造圈的民营资本已达117亿元人民币,中国车业中除国有、外资之外,“第三股势力”正在迅速壮大。
与中外合资企业及国企相比,民营企业造车自有其一定的优势。首先,民营企业拥有自己完整的话语权,在产品导入、价格定位、营销手段上能自主决定。第二份天赋是资金实力,任何一家进入汽车制造圈的民营企业背后都有当地政府的支持,银行贷款于他们是近水楼台。
然而,民营企业想造好品牌、好车型难度很大。目前除华晨之外,近30家民营造车企业手里握着的都不是世界一流品牌。它们也可能无法成为行业政策的真正受益者。民企投入上百亿元增量资金大举进军汽车制造业,短时间内恐怕也难于消化。(华西都市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