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发布报告称,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中国未来两年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毕马威周三在其网站上刊登了这份报告。报告说,预计今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可达270万辆,将比预期中180万辆的销量高出50%。预计到2005年,这种汽车产销量之间的差额将突破230万辆。

中国的汽车销售两年前开始逐渐升温。从美国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到日本的丰田汽车以及德国的大众汽车,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们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不是在这里扩建旧厂,就是设立新厂。戴姆勒克莱斯勒和宝马汽车也加入战团,设厂生产豪华轿车。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汽车制造商们也在提高产量。这样一来,产能过剩将使中外厂商都面临价格战的威胁。长此以往,中国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出口来解决库存积压问题。
迄今为止,中国的汽车销售仍呈现健康增长的势头。包括一些小型货车和轻型卡车在内的总销量今年有望达到400万辆,较2002年增加26%。毕马威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汽车销量的年增长率平均为8%,到2010年的总销量可达700万辆,届时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目前中国还落后于德国,位居第四。中国拥有世界上第二大公路网,仅次于美国。
家庭收入的增长和汽车融资的发展,催生了中国的个人购车需求,过去那种政府机构是购车主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记者采访了北京某饭店的经理杨胡中(Yang Huzhong,音译)。他上个月以人民币15.3万元(合18,482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马自达(Mazda)轿车。杨先生说,“有辆车,上班就很方便了。”他通过向银行贷款来支付三分之二的车价。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