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国内
   
北京咪表半路夭折 全部处于停滞状态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qing

[03-1-2 15:06] 作者:佚名


  现实的问题是,如果改成咪表自动收费,许多协管员、相关收费管理人员该怎么办?这显然不是简单的城市设施使用问题。

  由此,这位专家点出了症结所在,在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情况下,完全用自动收费代替人工,显然不可行,只好采用人工收费的办法。美国等国家管理咪表的做法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也未必行得通。

  北京华普泊车公司负责人李随洋则认为,咪表管理和解决收费管理人员就业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实施道路咪表计时收费后,在扣除停车收费人员工资的情况下和上缴管理部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实现赢利。从长远看,不但可以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咪表收费是否超越现实国情

  围绕咪表被人遗忘的命运,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位有车族认为,咪表收费现在根本就是超前消费。“许多人还没有工作,这就是现实的国情。北京咪表收费最后都改成人工就说明这一点。国人的素质还没高到自觉交费的地步。国外许多好东西未必适合北京。比如,首都机场的停车,又比如自动售货机,难免成为摆设。北京现在建设的许多停车场,能有多少人能够接受?这里面有一个如何与国情接轨的问题。”持赞成态度的观点则认为,咪表对于解决北京市停车难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从全国来看,不乏许多成功使用咪表的案例。广州市在试行阶段就达2100个泊车位,其规模国内最大。海口市目前可使用的咪表达到622个,咪表泊车成为占道停车的唯一方式。石家庄也已经安装完成600多个咪表,天津的咪表数量也达到了600多。目前太原市咪表管理在司机中的普及率是40%。相比之下,北京咪表的应用并不占优势。如果把这个数字放在北京机动车拥有量全国第一的背景之下,就显得更加刺眼。

  以广州为例,2001年还有六成的司机不习惯用卡付泊车费,而采用现场交费给管理人员。而2002年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用卡付泊车费。有数据显示,广州人用来泊车的羊城通发卡量已突破100万张,市民已逐渐接受“自刷卡”路边停车。未来广州可望实现使咪表向“一卡通”的方向发展。而2001年4月,深圳率先在全市推出银行卡可用来停车。据悉,近期,北京朝阳区将出现许多新咪表。在樱花东西两条街出现了400多块新型咪表,只待市政管理部门通过验收后就可以投入使用,这种新型咪表将以“一表一位”和“一表两位”为主。

  在一张北京市规划中的“咪表”图中看到,许多繁华街道都在规划之列。而根据有关方面的透露,北京近期将规划上马一万多块新咪表。届时,北京咪表建设将提速,北京将成为国内拥有最多咪表的城市。

[上一页] [1][2][3]

发给好友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